济宁“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
古韵今辉,运河两岸涌新潮
2024年07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孔媛媛 济宁报道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一条运河,灵动了济宁,也积淀了济宁,千年间南来北往的舟楫,催生出了运河文化。
  济宁因河而兴,依河而建,因商而荣。济宁突出文化特色,挖掘运河文化的内涵亮点和特色,加强传承和创新,以古运河为主线,打造出文化“两创”示范点——“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形成“一河两岸、三街六巷、四馆五点”的生动景象,让运河这条流动的千年文脉更具生机与活力。
  延续老街风貌
留住活态历史

  漫步于“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古朴典雅的建筑依河而建,鳞次栉比的沿街商铺充满了烟火气,一砖一瓦浓缩了济宁的历史与风情。
  济宁方言小贴纸、李白手绘表情包明信片、李小白文创IP书签……走进位于运河南岸街的些好商店,陈列着各种有趣的文创产品,蕴藏着最具济宁特色的传统手造,地道风情。
  “盖章不仅是在旅行路上的记录,更是一种认识城市的新方式。我平时就对文化感兴趣,来到济宁一定要打卡盖章,这些盖章非常精美。”来自上海的李女士正拿着打卡本盖章,上面已有各地的“印记”。
  “济宁文化以年轻人更喜欢、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将运河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特色小吃等元素巧妙串联,比如手绘的明信片和43个打卡盖章。”“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项目负责人乔为家说,“南池荷净”“太白晚眺”等任城古八景以及其他富含济宁特色的文化符号,通过传统印章的形式展现出来,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自己的家乡文化,为自己的家乡感到骄傲,让全世界的人都爱来济宁逛街,让运河文化继续传承和发展。
  “‘运河记忆’是省级示范步行街区,这是外地人来济宁的第一扇门,推开街门,就是家门。”乔为家坦言,在这片水域面积3.2公顷,总面积约1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涵盖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大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太白楼、天井闸,还有老运河原生的古迹、古街、古树。为延续街区生活氛围,留住活态历史,让繁华热闹在古城重现。“创立了运河夜校,开设30多门课程,每年有5万名年轻人在工作之余来这里习得一技之长,为自己的未来‘储能’。同时,每周六举行竹竿巷社区·邻里生活节,百余个摊位,有3000余人次参加。发掘文化街区潜力,开展运河婚礼、运河音乐会、运河遛狗节等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
  “依托穿城而过的大运河,立足本地传统文化,在不破坏传统街巷尺度和风貌前提下,采取‘以留为主、改建结合’的更新方式,设计出独具济宁特色的相声船、烤地瓜围炉音乐会、古运河研学游等文旅产品。”乔为家说,将街区打造成为民俗风情的集萃地、特色旅游的承载地、城市休闲的目的地和展现“济宁运河之都”的文化会客厅。
传承运河文化
老街区焕新机

  从小闸口登船而上,驶过好运湾,前行至大闸口,泛舟在运河上,除了可以看电影、听相声、脱口秀等,还能随处可见含有济宁特有的运河文化和太白文化元素的3D投影,以三维成像、感应灯光秀,运河美景“一网打尽”,运河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将灯光、文化有机结合,增强文化黏性,打造具有济宁特色的运河夜游,让游客在现代光影技术的震撼体验中,传承运河文化,感受运河文化的厚重。”乔为家说。
  一河揽千年,文脉通古今。如今,“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历史文化空间,显现了千年运河城市的独特风韵。游客可以漫步在石板路上,看河里画舫往来穿梭,吹一吹李白吹过的晚风,感受济宁这座极具特色的文化魅力。
  古韵悠悠,今风飞扬,“‘运河记忆’文化街区较好地秉承了‘保护+文化+商业’的开发运营模式,既强化保护理念,也注重做好历史空间的活化利用,立足文化内核,推出各类沉浸式文化体验,通过烟火气点亮夜经济。”乔为家认为,历史街区的保护要坚持保护和利用统筹,既要保护好老街区、老建筑,也要结合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发展现代产业,使老街区焕发新活力。
  运河畔的传统文化表演吸引游客们驻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