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波 青岛报道 通讯员 张海程
近日,我国第一所以康复命名的大学——康复大学正式揭牌成立,并启动2024年本科招生,这标志着康复大学项目迎来了建设的重大进展。康复大学项目位于青岛市高新区,总建筑面积53.5万平方米,由中建八局四公司承建,主要建设创新核部分,包含六大学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体育馆、行政办公中心、教职工与学生公寓等。这所大学的启用将填补国内康复教育体系的空白,为全国培养专业型医疗康复人才提供规范化的平台,承担起为我国残疾人士、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提供优质康养服务的历史重任。
作为一所专为残疾人康复而建设的高层次校园,康复大学项目以关爱、平等、包容为建筑理念,以创建以人为本的全民校园为建设目标,让“共享”理念贯穿于校园规划的方方面面。
康复大学整体规划为“一环、两轴、六带、九园“的空间结构,实现校园功能有机混合,达到鼓励交流、激发创意的目的。从空中俯瞰,作为康复大学中心建筑的创新核,主体和柱廊构成了汉字“天”“人”的形象,凸显了校园“天人合一 生命之源”的设计理念,创新核的布局充分考虑人体尺度,确保了教学、科研用地往返校园边缘的距离最小化,不同人群抵达目标地点的步行距离均在200米以内。
校园还着力将校内公共设施空间,设置在校园与城市连接位置,使其衔接进入城市肌理,满足校园功能的同时,面向社会开放,增加校园和社会的互动,培育学术与实践的融合,使得学校园区成为多元化的社区中心。
校园内积极推广无障碍设计,例如,创新核屋顶区域便设置了之字形无障碍通道,并融入听觉导向、嗅觉导向、视觉导向、触觉导向等不同感官元素帮助空间导航,应用数字化、AI等新型技术,装设智能应用设备,为使用者提供无障碍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建设数字包容型智慧校园。
在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康复大学也融入“共享”理念,致力于培养康复医生、辅助器具工程师,将有力弥补国内康复人才的缺失。校园还会为残障人士提供部分工作岗位和受教育机会,让残障人士得到更多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真正融入社会,共享发展成果。
为山九仞,非一日之功,康复大学项目的建设中,融入了建设者大量的心血。“刚开始的时候,项目场地这里全是虾池,浅滩淤泥量十分大,地质条件也很复杂,我们团队克服困难,65天完成了310万方的土方施工任务。同时,为了打造出一所精品校园,我们也创新使用了超高竖向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墙体结构等一系列的施工工艺,研发了模块化装配式设备单位,以及集成隔震装置等40多项新技术,赋能打造高品质校园。”谈及项目建设中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项目承建方中建八局四公司负责人陈斌介绍。
项目建设全周期,攻坚新技术应用,完成7项工法,5项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QC成果,论文16篇,1篇科技进步奖;推动绿色建造,依托绿色施工技术,申报实用发明专利2项,新型专利8项,工法3项,论文8项,绿色建造创效1000万元,获得业主、周边居民一致好评。
据了解,康复大学建成后,将打造康复人才培养、康复科技创新、康复医疗服务、康复产业发展、康复人才聚集和高效科学管理高地,对于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