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智”转型
制造业焕发新活力
位于济宁高新区的铭德多功能拓展设备柔性智造项目是省发改委优选项目之一,步入铭德工程机械互联网虚拟中心,眼前的全息体验式投影展厅令人震撼。依托企业自主研发的行业内首个特殊使用场景模拟系统,能够真实还原产品在矿山、林业等多种复杂环境及自然灾害条件下的应用体验。
“通过该虚拟研发平台,我们实现了从零部件到整机全链条的研发、设计与开发一体化,显著缩短了研发周期并降低了研发成本,均超过20%。”山东铭德智能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凤国说。
铭德机械借助数智互联云平台实现企业内部生产管理的一体化、精细化。作为产业龙头的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早在2020年已实现产品向“智造”转变。
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草原上,山推全新的900马力4D光场5G智能遥控推土机,兼容在机驾驶和遥控驾驶两种模式,实现了360度无死角移动,让设备远程操控和施工展示成为可能。在河北唐山,山推LE70-X3纯电装载机进行转运、装车作业,现已工作超2100小时,相比传统燃油装载机使用成本降低80%以上,每年每台可省38.5万元。在江西,客户引入山推智慧昆仑管家作为现场智能化管理工具,实现工作量、成本、设备员工基本信息平台自动统计,一键查询,追溯简单,工作效率提升30%,核销人员节省50%,月成本降低8500元,统计误差率可降至2%。
近年来,济宁高新区坚持把新型工业化摆在突出位置,聚焦智能化发展,提升数智赋能实效,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智改数转网联”工程,推动100家企业数字化改造,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设备和软件,2023年建成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个、省级智能工厂4个,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园区和首批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试点。夯实基础底座支撑,开通5G基站1103个,率先实现产业园区和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华为山东大数据中心建成投用,与浪潮、华付共建鲁南智算中心,与腾讯共建数字经济产教融合示范园。推行标杆示范应用,在重点行业建设“5G+工业互联网”改造标杆,成功打造鲁抗医药、山推股份等5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鲁华龙心等16家企业建设智慧工厂,山推股份开发全国首个一体化智慧施工平台,传统产业借助智能化改造焕发新活力。
重点项目提速建设
蓄势发展新动能
在源尚农产品加工及冷链物流基地建设项目的施工现场,大型塔吊矗立,机械轰鸣不息,施工人员各司其职,忙碌于砌墙、运输建材、绑扎钢筋等工作,整个现场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截至目前,电子商务楼及果蔬交易中心已正式交付使用。6至9号楼正在进行主体结构的施工。接下来,将着手进行冷库设备的采购与安装工作,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前投入使用。”源尚农产品加工及冷链物流基地建设项目工程负责人李川说。
作为省级重大项目、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以及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源尚农产品加工及冷链物流基地建设项目规划建设加工交易区、电子商务中心、低温冷库、恒温冷库等多个功能区,将打造出一套智能化的仓库系统,为物流产业提供涵盖无人化生产、包装、仓储、物流等在内的全方位解决方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以来,济宁高新区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工作理念,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2024年济宁高新区共入选省级重点项目13个,市级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项目21个,县级重点项目61个。
为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济宁高新区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制度,全面实施“县级领导包保+工作专班”推进体系,责任部门全员蹲点督导,督查专班一线现场督办,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及时化解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常态化开展项目评审和要素保障会商,围绕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重点解决项目用地、用工、环评等生产要素,全力以赴通“堵点”、消“卡点”、除“难点”,确保反馈问题分级分类推进、高效闭环处置。小松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长城重工年产5万台新能源工程机械产业项目、山东华付AI(人工智能)产业基地等一批项目开足马力加快推进。
高效办成一件事
助力营商环境更优化
清控智运(济宁)产业创新基地项目是济宁高新区重点打造的高标准工业厂房项目,让企业没想到的是,一次申报,竟然一次性拿到了7张证照,实现项目“拿地即开工”。
“以前只知道政府部门在精简办事流程、压减申报材料,但是没机会体验,这次办理审批许可让我着实感受到了震撼。申报前项目管家上门协助指导,申报时‘跑小青’帮办代办全程服务,填一张表格、传一次材料,当天申请,当天就7证同发,效率非常高。”清控智运(济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副总李宁说。
以前的项目想要开工建设,需要按照先后顺序分别在工程建设许可阶段、施工许可阶段进行申报,办理完工程建设许可阶段的审批事项才可以申请施工许可阶段的事项,另外还需到水电气暖网等专营单位进行申请报装,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重复地提交手续,拉长了企业开工前办理手续的时间,增加企业办事成本,影响企业开工的进度。
为改变这一现状,济宁高新区推出“高效开工一件事”集成服务,设立项目审批专区,实施“开工直通车”服务,围绕开工前涉及的审批事项,将规划许可阶段和施工许可阶段融合再造为规划施工许可阶段,取消阶段内审批事项前置条件,变链条式办理为融合式办理,并嵌入式推出“水电气暖网一件事”,持续流程再造,进一步减环节、减材料、压时限,助推企业早开工、早投产。
为服务好清控智运(济宁)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建设,济宁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联合市不动产中心、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全面推行“高效开工一件事”,通过项目管家和“跑小青”帮办代办专员服务,提前对企业进行“一对一”服务,积极指导企业准备审批资料和申请,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平台及“一码通”平台的数字化服务,压缩审批时限14个工作日,压缩率63.6%,压减审批材料15份,压减率65.2%,缩减审批环节8个,缩减率88.9%,同步核发了土地证、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多项证照”。
济宁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行政审批二处处长李代成介绍,今年以来,济宁高新区大力推广“一件事”集成服务,在“减材料、优流程、压时限、少跑腿”上下硬功夫,在服务项目建设上,先后推出“高效开工一件事”“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建设一件事”等8项“一件事”改革,为全区项目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下一步,济宁高新区将聚焦高质量发展,聚力经济运行、“两优两新”产业培育、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厚植新质产生力,不断推动产业现代化发展能级跃升,奋力打造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标杆!
通讯员 绪言 吴丛
山推股份、铭德机械等企业加速转型升级,小松、长城、华付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持续升级……今年以来,济宁高新区聚焦“又高又新”主责主业,扛牢“高新担当”,加压奋进,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济宁国际高端装备产业城。
山推车间生产一线。
济宁国家高新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