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街道多措并举,助力高品质民生建设
2024年09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康岩 济宁报道

  济宁市任城区济阳街道积极践行宗旨意识,筑牢民生底线,强化为民服务能力,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打好民生“组合拳”,真正让民生有“温度”,幸福有“热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强化党建引领
聚力基层治理

  连续23年推广“楼栋长”治理模式。济阳街道通过走访摸排、推荐自荐、民主选举产生楼长,组建起一支由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等组成的楼长队伍,发挥党的声音传递员、楼宇事务组织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情民意信息员、平安稳定巡防员“五大员”作用,形成了“我的楼栋我作主、我的邻里我服务”的良好氛围。“楼长制”经验先后被《社区》杂志、“灯塔-党建在线”等媒体宣传推广,“济阳楼长”成为基层治理金字招牌。
  着力构建红色物业。加强物业党建联建,推动社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三方“交叉任职”,建立物业服务监管机制,将物业企业党建与登记备案、日常监管、考核评价同步,全方位保障物业服务到位,把物业变成“为民办实事”的重要窗口。有效解决了一批小区广场活动设施老旧、电动自行车充电等问题,大力整治了一批周边商铺商住一体、环境脏乱差、噪声扰民等问题,居民广泛受益。草桥口社区水景花苑小区被评为济宁市“红色物业”示范小区、首批“齐鲁红色物业”星级服务项目。
  大力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深入调研了解需求,积极调动社会资源,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以济阳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依托,通过项目化运作,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117个和7大类“党建引领微治理”项目50余个。社区社会组织完美嵌入街道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中,在困难群体帮扶、社会治理提升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有效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被评为“山东省百家社会组织标杆”、第六批山东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被山东省民政厅评为“服务高质量发展出彩社会组织”,“公益集市”项目荣获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大赛金奖,“济阳社工”基层治理特色品牌愈加彰显。
做实网格支撑
提高服务效能

  济阳街道强化网格阵地建设。统筹协调资源,高标准打造“红帆驿站”、网格工作室等办公、活动场所,实现网格全覆盖,贴近群众、为民服务,打通服务管理最后一百米。健全“街道-社区-网格”三级组织架构,所有庭院网格均已成立党支部,吸纳社区“两委”、网格员、楼长、物业公司、业委会等参与其中。每个网格工作室配备一名社区“两委”人员担任网格长,设置网格员、网格片警、综治工作人员、城管人员等开展便民服务落地揭牌。
  健全“网格+志愿服务”新模式。依托社工站、和谐使者创新苑和5A级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一站一苑一中心”志愿服务大平台,创建以社区网格为阵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为专业支撑、社会志愿者为骨干的“四社联动”运行机制,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开展一系列规范化、可复制、可推广,有良好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项目化运作,高效整合资源,精准对接居民多元需求,成功解决了车辆管理、电梯维修等各类民生实事。街道先后荣获“全省最美老干部志愿服务组织”、省“四个100”先进志愿服务单位、省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等荣誉,“山东老兵”志愿服务队济宁市任城区济阳中队被评为全省最佳“山东老兵”志愿服务队,街道“网格+志愿服务”经验做法被市委深改办刊发。
  成立网格学院,赋能网格员。济阳街道打造网格学院,不断创新网格学院培训体系。针对实际工作需求,利用实训基地主教学区,规范化建设10个社区优秀工作室分学点,构筑“1+N”网格教学阵地;建立专家学者、委室主任、社区书记、居民骨干四级师资队伍,针对性开展授课,着力培育高素质、全科式优秀网格员。网格学院成立以来,共计开展专业培训36场,受益人次达6000余人,网格员持证社工36人,占全体网格员的60%。  
聚焦民生福祉
绘就幸福底色

  济阳街道多措并举助推就业创业。建立社区摸排制度,采取上门走访、电话跟踪、“面对面”接访等形式,了解辖区困难群体就业状况,规范服务台账,落实动态管理。同时,建立跟踪回访制度,及时核查就业信息,有效实现就业信息“零差错”。开展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落实好各项援企稳岗政策,积极谋划人才夜市,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双向“互通平台”;联合辖区企业面向辖区就业困难人员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并提供就业安置,落实各项创业扶持政策,揭牌“创贷之家”,为创业者提供就近的全方位创业担保贷款服务。
  防风险隐患保障民生安全。街道连续6年开展“安全服务进万家”活动,对辖区独居老人、低保人员等特殊群体建立人员信息台账,聘请燃气公司安全专家和专业电工上门为居民检查厨房燃气安全和电线线路安全,为辖区140余户独居老人安装烟感报警器。街道积极发挥社会专业救援组织服务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与济宁蓝天救援协会达成协议,建立街道应急救援站。协助街道做好应急救援、应急宣传培训、应急演练、隐患排查等,同时落实常态化应急值班制度,做到接到救援电话五分钟内出队,最大限度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省减灾委、市应急局先后在街道召开基层应急预案试点成果座谈会,对街道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街道应急物资三级储备体系建设被市应急局作为唯一典型经验在全市进行推广。
  协商议事解民忧。各社区每周定期召开议事协商会议,引导广大群众自觉运用协商、主动参与协商,实现民情民意在基层内掌握、矛盾纠纷在基层化解、安全隐患在基层消除,切实解决了一批困扰群众的问题,年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近2000件次,有效提升了辖区居民的参与感和幸福感。总结提炼的“流动的茶桌”“1356”协商自治工作法,获评山东省第二批优秀社区工作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