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崂山区锚定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目标,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乡村生态治理提质争先,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全市领先,集体经济收入过百万元的村(社区)达到85%,全力推动共同富裕走在省市前列,多个乡村(社区)荣获“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山东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山东省森林村居”等荣誉称号。崂山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经济和乡风文明同抓共进,探索出一条“建设有基础、发展有特色、资金有保障”的乡村生态振兴崂山特色新路。
台雪超 青岛报道 通讯员 赵梦
党建引领,固本强基
强化生态振兴组织保障
坚持“抓党建就是抓全局”理念,以党组织为核心,建立“185”新型乡村治理体系,有效提高乡村治理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对辖区实行分区划片、责任到人,充分利用网格员、公益性岗位人员、两委成员等每天不间断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组织整改,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资金、有监督”的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真正达到高标准、全覆盖。积极探索党建统领乡村信用体系建设,例如东麦窑社区建设“德信积分”幸福超市,400余名村民开通“德信账户”的村民从被动管理者转变成乡村振兴主动参与者、监督者、受益者。抓住新生代消费群体消费升级和互联网发展机遇,健全农村党建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机制,推行“支部+合作社”“支部+产业园”“支部+协会”等运营模式,依托农村资源特色,发展具有山区生态旅游特点的登山、采摘、崂山茶炒制、生态旅游观光等特色项目,增强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多方联动助力乡村建设长效发展。
生态为基,绿色为底
塑造乡村生态振兴新形象
崂山区自然生态资源得天独厚,今年以来,优良天数比例全市排名第二,同比上升4.8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全市排名第一,国省市控地表水考核断面年均值稳定达标,饮用水水源地和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常年均保持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稳定保持100%;崂山湾获评省级美丽海湾榜首,今年继续开展国家级美丽海湾创建。
崂山区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四好”农村路、农村“厕所革命”等基础设施重大攻坚行动,持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实现城市管网进农村、城市功能进农村、农村配套城市化,筑牢乡村生态振兴基础。全市率先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应治尽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94%。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信息化建设,全市率先在景区内6处日处理量100吨以上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安装运行在线监测设备,通过非现场监管和科技手段提高运维管理效率。动态化管理农村黑臭水体,防止返黑返臭。开展村庄清洁系列行动,投资8200万元“微整治·精提升”19个村庄。试点建立“农村人居环境网格化管理一张图、积分一张表、三包一块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领跑全市。
特色发展,多元推进
拓宽乡村生态振兴新路子
崂山区自然人文禀赋得天独厚,具有“山海河岛湾”的独特风貌,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工业百强区、山东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平台,加快推动和美乡村建设成果向经营成果转化,让群众共享生态红利。一是深化农旅融合。推出“全域农文旅一张图”,开展乡村好时节主题节庆活动,积极培育高端民宿、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推出一批乡村时尚微景区、精品旅游线路、高端文创产品,创建2处3A级景区,推动乡村产业向休闲经济、体验经济等模式转变。二是突出片区特色。聚焦树标杆、创样板,着力做强乡村示范片区,加快推进总投资2.67亿元的13个示范片区项目建设,打造乡村特色街区4个、农文旅融合产业2个。百果溪谷片区建设非遗手造工坊,推动樱桃酒、崂山茶树花等30余种产品规模化生产;流清湾片区建设销售及电商直播基地,打造“青岛周末”IP品牌;仰口片区建设乡村振兴服务中心、数字化创新赋能中心,强化景社融合、村企融合。三是强化组团发展。统筹做好3个示范片区运营推介,适时启动南九水示范片区、标山示范片区、华楼示范片区建设,形成6大示范片区层次化、梯队化、差异化发展格局。真正使崂山的“好风景”变成农民的“好钱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