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丰收,工人正在分拣。
机械化种植丹参。
近年来,即墨区灵山街道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新兴产业部署要求,积极融入省、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布局,找准中医药特色产业的方向和着力点,依托青岛市海洋生物医药及现代中医药产业贸易集聚区,聚力强链补链,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万亩中药材订单式种销模式,成功创建山东省首批、青岛市首个中药材生态种植基地,为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宋祖锋 青岛报道 通讯员 徐琳
订单驱动,引领产业增收新潮流
以订单式种销模式为核心,精心构建中药材产业链,实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确保中药材稳定供应,推动产业发展。
上下对接实现精准种销。创新“药厂发单、农户接单”模式,同大医精诚等合作药厂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通过与中药种植基地签订年度中药材采购订单,确保市场需求与种植计划精准对接,有效解决中药材销售难、渠道窄等问题,兜底保障农民种植效益,为中药材产业框架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订单服务规避种销风险。中药材种植基地依托订单服务框架为农户提供土地、肥料、种苗、技术、销售等全方位服务,有效解决农民在白术、金银花、板蓝根等中药材种植技术、风险、规模等方面的难题,全方位消除中药材种植瓶颈,为订单式销售提供坚实后盾,推动中药材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升市场竞争力。
订单扩量驱动产业增收。依托订单式种销模式,全力联农富农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通过引进优质品种、推广先进技术、优化种植结构等措施,基地丹参、黄芩等中药材亩产达4000斤以上,带动中药种植基地周边10余个村庄集体增收,千余名村民实现了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科技赋能,提升中药材品质新高度
立足区域内砂质土地适合种植中药材特点,创新“平台化+产业化”发展模式,推广现代种植技术,实现单一种植到多元化加工转变,促进中药材订单种销再提升。
打造中药材科创应用平台。联合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山东中医药大学等机构,搭建“产学研推用”一体的青岛市中药材种养联合科创应用平台,重点开展丹参种质资源、标准种植、健康养殖和中医康养“四大领域”研究,构筑“企业+合作社+院校”品种选育新模式。
搭建中药基地智慧农业数字化平台。依托街道现有智慧平台,创新中药材高标准、规模化、智慧化种植管理模式,拓展智慧农业监测模块,实现中药材种植基地全覆盖管理,让中药材种植完成从“凭经验”到“靠数据”、从“看天吃饭”到“科技助力”的转变,有效提高劳动效率、企业效益、种销收益。平台运行后,基地劳动力成本尤其是管理、技术人员成本降低30%,亩均收益提高10%。
试点山东大学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基地。借力山东大学建设科技园契机,深化校地融合发展,加强与山东大学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产学研交流合作,助推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字号”实验室与中药种植基地、生物医药企业合作,推动生物医药领域创新发展。目前,灵山街道中药材种植基地是山东省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丹参药效含量远超国家标准,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
链动发展,构建闭环共赢新生态
坚持“产业链+创新链”双轮驱动战略,以中药材种植为基础,积极向生物医药产业延伸拓展,实现“中药材种植+生物医药产业”同步发展。
建强订单式种销链条发展。依托青岛海洋生物医药及现代中医药产业贸易集聚区,发挥青岛首家完成医药环评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优势和北沃医疗等医药领域头部项目带动作用,引导本地企业调整投资规划,向中药和仿制药生产业务进行深入拓展,不断深化“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确保中药材种销模式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形成强有力的本地医药产业链条,带动中医药种销相关产业同步发展。
实现订单式种销闭环发展。与扬子江药业、北京同仁堂等国内多家中医药头部企业紧密协作,实现中药材种植基地“企业直供”,每年数千吨药材干货从初加工车间、晾晒场直接发往全国各地,初步形成从中药材种植到生物医药产业全产业链闭环生态圈,有效降低流通成本,提高中药材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探索订单式种销多元发展。依托省级国有企业资金、平台、资源优势,开展中药材产业园区等项目建设,已建设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探索“丹参+”主线生态农场模式,搭建“链条优化、衔接顺畅、运转高效、保障有力”产购销体系,建设具备耕、种、管、收各项能力的现代化农业服务中心,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有机融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