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各类监督资源贯通协调、一体发力的内部大监督格局,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和重要保障。
一、构建“大监督”工作格局的现实意义
国有企业存在权力集中和运行不规范的问题,传统监督方式存在监督主体各自为政、监督范围既有交叉又有盲区、监督资源不集中不平衡、监督力量统筹不足、监督时效性不强、监督手段单一等弊端,无法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构建“思想合心、职能合体、运行合拍、监督合力”的“大监督”工作格局,是立足于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这一出发点,在强化党内监督的同时,建立健全企业监督制约机制,把国有企业各方面的监督资源有机衔接、联动集成、协同协调,形成严密有力的监督织网,系统防范廉洁风险,持续优化公司治理,切实以高质效监督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构建“大监督”工作格局的“四合”模式
(一)凝结思想合心,形成“大监督”的觉悟共识。坚持抓好全员思想培育,定期举办纪检、法治、审计等专项讲座,利用学习型组织理念和工具研究监督工作,从思想上树立“大监督”意识,明确“大监督”概念、重要性和工作方式方法,进而提升全员监督意识和责任意识,持续营造全员监督的健康氛围,将“要我监督”逐步转变为“我要监督”。
(二)促进职能合体,优化“大监督”的架构性能。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支撑,细化完善监督职责和责任分工,统筹纪检、审计、法务、财务等监督力量,合理布局监督资源,实现监督层级的全覆盖。成立大监督工作领导小组,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听取审议成员单位开展监督工作情况报告,系统安排协同监督有关事项,分析研判和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或紧急事项。
(三)推动运行合拍,健全“大监督”的制度机制。制订《职能监督责任清单》,有效聚集各部门、各单位信息资源、人力资源、职能资源,自觉在大监督格局的框架下,形成统一领导、各司其职、协同配合、高效运行的全方位、立体式、全过程的监督工作机制。定期开展联合监督检查、督查考核、专项调研等工作,减少重复监督,降低监督成本,提高监督质效。
(四)汇聚监督合力,发挥“大监督”的效能作用。突出监督重点,着力强化对企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协同。定期梳理归纳监督检查中掌握的苗头性问题和意见建议,登录监督信息共享台账,及时分送有关部门处理处置;对涉嫌违规违纪违法的问题严肃查处。同时,将业务部门履行监督职责、落实协同监督情况一并纳入考核机制,确保形成监督闭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