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色列国防军10月1日开始在黎巴嫩南部边境地区进行“有限地面行动”。图为以军坦克部队。 新华社发
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当地时间13日发表声明说,当天凌晨4时30分左右,以色列国防军两辆坦克破坏位于拉米亚的联黎部队驻地大门,强行进入驻地。以军方称,坦克当时在被迫后退躲避危险,并非袭击驻地。
以军行为“令人震惊”
联黎部队的声明说,13日凌晨,位于拉米亚的联黎部队驻地的维和人员观察到以军三个排的士兵越过黎以临时界线“蓝线”进入黎巴嫩。4时30分左右,两辆以色列梅卡瓦坦克破坏了驻地大门,强行进入驻地,多次要求驻地熄灯。联黎部队通过联络机制提出抗议,以军坦克大约45分钟后离开。
6时40分左右,同一驻地的维和人员报告附近有数发炮弹发射。由此产生的浓烟进入驻地后,15名维和人员受影响,包括皮肤过敏和胃肠道反应。受影响的维和人员正在接受治疗。声明还说,以色列国防军12日在黎巴嫩迈斯杰贝勒附近阻止了联黎部队一次重要后勤行动。
声明表示,近日第四次提醒以色列国防军和所有行为体,其有义务确保联合国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并在任何时候都尊重联合国房舍的不可侵犯性。任何蓄意攻击维和人员的行为都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和联合国安理会第1701号决议。联黎部队已要求以色列国防军对“令人震惊”的侵犯行为作出解释。
以军发布消息说,黎真主党当天向位于黎南部的以国防军部队发射了大量反坦克导弹,造成25人受伤。以军称,袭击发生时,遭袭部队正在转移受伤以军士兵。这次袭击距离联黎部队驻地非常近,一辆帮助伤员撤离的坦克遭到炮击后倒车进入了联黎部队驻地。以军方发言人称,坦克并非袭击驻地,也没有试图进入驻地,“是被迫后退以躲避危险”。
以军方还称,他们使用烟幕为受伤士兵的撤离提供掩护,其行动并不对联合国维和部队构成危险。
另据以国防军在社交媒体发布的消息,真主党本月6日曾使用靠近学校和联合国机构建筑附近的地点,对以发射火箭弹,以军称这些地点分别距离学校和联合国建筑仅有25米和200米。
可能构成战争罪
连日来,以军频频袭击联黎部队。10日,以军一辆坦克向联黎部队位于纳古拉地区司令部的一座哨塔开火,造成两名维和部队人员受伤;11日,以军袭击又造成两名维和部队士兵受伤;12日,联黎部队一名维和人员遭附近军事活动的枪弹击伤;13日,两辆以军坦克强行进入联黎部队驻地。以方行为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谴责。12日,参与向联黎部队派遣维和人员的40个国家发表联合声明,强烈谴责针对维和人员的袭击。
13日早些时候,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视频声明中说,黎真主党将联黎部队用作“人盾”,以军曾多次提出联黎部队撤出战区的要求,但屡遭拒绝。他称,拒绝撤离将危及联黎部队士兵及以军士兵的生命安全。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13日表示,尽管联黎部队在过去几天内遭到多起袭击,但联黎部队仍将继续坚守在所有阵地。古特雷斯当天发表声明强调,联合国的“不可侵犯性”必须在任何时候得到无条件尊重,对维和人员的袭击违反了包括国际人道主义法在内的国际法,这些行为可能构成战争罪。他呼吁包括以军在内的各方不要采取任何危及维和人员的行动,停止敌对行动并全面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第1701号决议。
古特雷斯表示,联黎部队正在采取一切可能措施,保证维和人员安全。他对联黎部队维和人员致以敬意。
美军在以部署“萨德”
美国国防部13日发表声明说,将向以色列提供一套“萨德”反导系统并派遣相关美军人员,以帮助以方提高防空能力。声明说,这不是美国首次在中东地区部署“萨德”系统。去年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袭击以色列后,拜登指示美军向中东地区部署一套“萨德”系统。2019年,美国也曾向以色列提供一套“萨德”系统。
伊朗外长阿拉格齐13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美国正向以色列运送数量空前的武器,还向以色列派遣士兵操作美制导弹系统,这也将美军自身的生命安全置于危险中。他强调,近几日伊朗为遏制地区出现全面战争作出了许多努力,但在保护伊朗人民和捍卫国家利益方面,伊朗没有红线。
13日,黎巴嫩真主党发表声明说,该组织当天向以色列北部宾亚米纳的戈兰尼旅训练营地发动无人机袭击。同日上午10时,真主党击退了以色列步兵部队在黎南部卜利达发动的新一轮渗透企图,冲突造成人员伤亡。
据以军声明,13日真主党发射的一架无人机击中了以北部宾亚米纳附近的一个军事基地,导致4名以军士兵死亡,另有7人重伤;以军当天还在黎南部一座建筑物中发现一个位于地下约7米深、长约50米的地下藏身处,扣押了藏身于此的一名真主党武装人员。
中东冲突局势继续引发国际社会关注。伊拉克总统办公室13日发表声明说,总统拉希德当天在会见到访的伊朗外长阿拉格齐时强调,应立即采取行动,“制止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和黎巴嫩的侵略”,防止地区冲突进一步扩大。
法国总统府13日发表新闻公报说,总统马克龙当天分别与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和黎巴嫩看守总理米卡提通电话。马克龙在通话中呼吁伊朗总统支持地区局势的全面缓和,并表达了对黎巴嫩的支持。
综合新华社、中新网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