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雪超 青岛报道 通讯员 戴永明
坐拥丰富山海资源的崂山,先天禀赋优良“底色”十足,是市民眼中的生态环境“优等生”。但作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的“主战场”之一,高峰时数十个建设项目火力全开,所带来的扬尘治理等问题也让该区“承压”明显。为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崂山区多措并举,交出了一份亮眼“生态答卷”:今年前三季度,该区PM2.5浓度为22微克/立方米,列全市第一,同比改善12.0%;空气优良率为87.1%,列全市第一;获空气质量生态补偿金244万元,金额居全市第一。
大气污染防治是贯穿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点工作,崂山区在巩固环境空气质量成果的基础上,持续推动空气质量不断改善。
近年来,崂山区坚持走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共赢之路,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崂山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崂山。目前,崂山区森林覆盖率超过50%,山海城浑然一体,已连续6年获评中国最美县域。
崂山区是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的“主战场”之一,高峰时有数十个建设项目动工。一边是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边是空气质量数据,崂山区通过多种举措,在两者之间找到了“最优解”。结合实际情况,崂山区加大了扬尘整治力度,建立了“天空地”全方位一体化扬尘监管机制。今年以来,通过定期检查、第三方巡查和无人机航拍等多种方式,发现扬尘污染问题892个,目前均已完成了整改。另一边,崂山区要求建设项目加强防尘举措,全区共设置工地围挡4.8万余米,扬尘在线监测112台。尤其是在“主战场”之一的张村河区域,防尘网、抑尘剂等覆盖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此外,崂山区还创新推广扬尘治理技术,在建设工地设置收集房9个,挖掘机喷淋装置76台。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减少砂石加工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崂山区还开展了建材行业“利剑”专项整治行动。
视频监控、用电监控、在线监控……在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崂山区突出科技手段辅助执法。在崂山“第一高”——青岛美高梅酒店楼顶,一台颗粒物雷达24小时不间断作业,实时记录污染物情况。除了它,无人机、走航车、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也化身环保“尖兵”,冲在治理第一线。今年以来,崂山区通过污染源自动监控发现问题线索一个,通过走航发现问题线索四个,全部立案处罚。
“烈焰”“瑞雪”“春雨”……一个个名称都是一系列专项执法行动的“代号”。每年秋冬供热季都是空气质量的“大考期”。崂山区按照提前谋划能早则早的原则,推进供热燃煤锅炉清洁替代,辖区五台燃煤锅炉已列入清洁替代清单,计划2026年底前完成替代工作。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推进5000户农村清洁取暖改造任务,进一步推进取暖设备调试和验收工作,力争实现清洁取暖“应改尽改”。市生态环境局崂山分局局长王勇表示,崂山区深化大气污染治理攻坚,依托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的“联合作战”力量,协调城管、住建等多部门资源,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截至目前,崂山区涉及高耗能、高排放的“两高”行业能效水平,全部达到标杆水平,“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4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和鸣、青山叠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崂山区正持续放大生态环境优势,把“好风景”变成“好钱景”,让城乡群众共享生态红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