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用一技之长为别人服务,每天都是开心快乐的”
日照这位理发师,5元理发20多年不涨价
2024年11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您来啦!进来坐坐,这个老人家剪完就到您啦!”上午8点,在日照市岚山区碑廓镇碑廓三村一间简陋理发店里,49岁的理发师宋常君看到客人进店,赶忙热情招呼。宋常君手艺精湛,20多年来坚持每次只收5块钱的理发费,在周边村民中有口皆碑。

  文/片 郑玥 通讯员 王文淇 
王飞达 马朝纲 日照报道     

一开就是34年的小店
  小店“藏”在村头路边一角,没有门面,没有名字,门前高大苍劲的银杏树和斑驳的蓝色木门,就是这家“5元理发店”最显眼的标识。
  宋常君是这家理发店的主人,15岁初中毕业后到济南的一所技校学习了理发。谈起学理发的初衷,宋常君说,当时村里没有理发店,而且家里人都很支持,但没想到的是,这家店一开就是34年。
  不到20平方米的小店内,一面镜子、一把理发椅,还有几张供客人等候的连椅,都是陪伴了宋常君几十年的“老伙计”。尽管没有时下理发店的“高大上”,但凭借自己精湛的手艺、实惠的价格和热情周到的服务,店里的生意一直红红火火。
  身着红色的工作罩衣,手上动作娴熟麻利,脸上总是挂着笑容,这是许多老顾客对于宋常君的印象。
  “她要是有事开门晚点儿,门口就排起长队了,理发手艺真是没的说,而且价格一直5元,这都20多年没涨钱了吧!”说起宋常君,几十年的老顾客张守法竖起了大拇指。
涨价会心里过意不去
  从1990年开店的8毛钱开始,宋常君的理发店一直价格“亲民”。这些年,周边理发店的价格普遍涨到了20—25元,但宋常君的小店,理发价格却“定格”在了5元。
  为啥一直不涨价?“理发店是自家的房子,没有租金,而且这不是挣大钱的买卖,剪个头发收一二十块钱,我总感觉不好意思。”宋常君微笑着说,理发的多是街坊四邻,而且很多都是老年人,他们本身手里没有多少钱,不涨价就当是为大家服务了。
  老客们有时候也劝她涨一点儿,但是宋常君只是笑笑,价格还是那个价格。她总觉得要是涨价,心里过意不去。
  在宋常君看来,理发店除了赚些日常开销,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充实有乐趣。因为热情爽朗的性格,即便有的村民不理发也爱找她闲聊几句,渐渐地,顾客都变成了朋友,小店里也从不缺少欢声笑语。
顾客心中的小太阳
  “现在,我的许多顾客都从青年成了爷爷奶奶辈。他们有的还带着自己的孙子过来理发,这也是大家对我的信任。”宋常君指了指旁边,“老乔就是我30多年的客户,我们认识的时候他还是小伙呢!”
  “那时候你也在识字班,现在我们都老了。”乔征欣接过话茬笑呵呵地说道,“这么多年我们这些老顾客还是找她理发放心,许多住在城里的也在周末专门来找她呢!”
  尽管每天都很忙碌,但有些年纪大或者出门不方便的顾客,只要打上一个电话,宋常君都会抽出时间,上门提供免费理发服务。“她在我们心中就是一个小太阳,走到哪里哪里发暖,走到哪里哪里发光。”79岁的丁元英老人握着宋常君的手说道。
  此外,她还经常到养老院参加义剪活动,“谁都有难处,这点小事我能帮忙的肯定是要帮一把。”宋常君笑着说,“老人都把我当自己孩子看待,上门理发他们也会薅一把自己种的菜送给我,我心里也是热乎乎的。”
  20年不涨价,这是宋常君与街坊四邻坚守的约定。深藏市井的小店,流淌着街头巷尾的人情味,也留住了岁月静好的“独家回忆”。许多顾客说这是一家温暖人心的小店,而宋常君自己则说“能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别人做点服务,每天我都是开心快乐的”。
  守着这小店,客人进进出出,宋常君的心是越来越安宁,这些年店里的老客越来越多,自己的小家越来越幸福。谈到理发要做到多少岁时,她说,这门手艺坚持了这么久,只要自己身体允许,能做到多少岁就做到多少岁,她会一直坚持下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