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是一个人正值事业和家庭的黄金阶段,也是一个人正处于拼搏的最佳时期。对于35岁的李康(化名)来说,他就在经历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家庭幸福、事业上升,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却让他只能“瘫”在床上,大小便失禁......在他绝望想放弃自己的人生时,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重症康复病房(以下简称HDU病房)的出现,让他一点点重拾生活的希望,走出了人生低谷。
而立之年,一场事故让他成为高位截瘫的人
2024年11月7日,家住微山县的李康一大早便出门赶往工厂,他所负责的货物只需最后的收尾工作,便可如期交付给客户。但不幸的是,在最后的检查过程中,李康因不慎从两米多高的地方踩空坠落,导致严重的颈椎损伤。突发的意外,打乱了工厂的平静,也暂缓了李康一家幸福的生活。
在紧急送往医院后,李康已陷入昏迷,生命体征不确定。得知李康出事的消息后,他的妻子王女士便急匆匆赶到当地的县级医院,还没来得及了解更多信息,便被医院医生告知“情况非常危急,建议直接去齐鲁医院”。王女士回忆称,到了齐鲁医院以后,医生就告知家属李康摔伤的位置位于颈椎的C3部分,而这个位置又是神经系统的必经之路,骨折的颈椎压迫了神经,呼吸功能几乎丧失,要家属做好最坏的打算。
“当时我们全家人的心都紧紧揪着,只求李康能够保命,一家人还能完完整整地在一起。”根据王女士回忆,11月8日,李康在齐鲁医院一次进行了两项手术,手术后李康便直接住进了ICU。从李康住进ICU的那天开始到11月22日李康从ICU出来,短短的两个星期的时间,对于李康的家人来说无疑是最难熬的两个星期。“我们每天就在ICU的门口,期待着看着医护人员能从里面给我们带来一点点的消息。”王女士告诉记者,那段时间她每天能够做的事情就是不停地用手机搜索关于颈椎损伤的案例,看看有没有值得参考的价值。就这样在煎熬中,李康生命体征逐渐稳定达到了出ICU的标准。
“我们本来以为能出ICU,人就没事了就是好的了,但是当我们见到人以后,心里还是有很大落差。”王女士介绍,刚出ICU的李康颈部插着气管插管,全身一动也不动,只有在叫他名字的时候,眼睛会给一点点的反应,这种情况也让他们一家人再次不知所措。“当时,齐鲁医院医生告知我们保住命就不错了,大概率是长期高位截瘫的状态,建议我们找一个能维持目前治疗且能做康复的地方,效果好的话还是有站立的机会。”听到建议后,王女士便开始回家来寻找能够接收重症患者且能够康复的地方。幸运的是,在朋友的介绍下,他们一家来到了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的HDU病房,在经过实地考察后,他们就决定来枣庄进行康复治疗。
“活下去”到“活得好”!90天HDU病房创医学奇迹
2024年11月23日,王女士一家人带着希望来到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HDU病房,却没有想到等待她们的将是一条充满挑战的康复之路。
在HDU病房主任王远方的带领下,医师、康复师和护士对李康的情况进行了第一次评估,经过评估后,李康的状况并没有之前想象得那么好。科室主任王远方介绍,李康颈椎C3位置骨折导致了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同时,因为颈椎损伤导致李康全身上下除了眼睛能够活动,身体完全处于一个“高位截瘫”的状态,四肢的肌力几乎没有。最糟糕的是,患有严重肺部感染并且没有咳痰能力,需要长期依赖气管切开维持生命。
面对这么棘手的一个病历,哪怕是身经百战的王远方,也不敢掉以轻心。“起初,我对他的康复并不看好,伤的位置太高了。我也给他家人说过,李康能知道大小便就是很不错的结果了。”王远方表示,给家人沟通过后,他便召集了全院的MDT会诊,共同为李康制定了详细的康复计划。针对李康的实际情况,王远方带领团队先是通过呼吸机辅助和物理治疗,逐步恢复他的自主呼吸能力。与此同时,让康复治疗师进行床旁被动运动和肌肉激活训练。当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时,李康也渐渐“清醒”过来。可当李康意识到自己不能动了,以后的生活可能都需要长期卧床后,李康一度情绪低落,多次想放弃治疗。这时,王远方再次发挥医院优势专业,邀请心理医生团队对李康进行心理指导,鼓励、支持、帮助他重拾信心。
就这样,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经过90天的康复治疗,李康的身体状况取得了显著进展。他的呼吸功能逐渐恢复,成功脱离了气管切开状态。更令人欣喜的是,他的机体能够动起来到最后能够独立坐在床边,并且能站起来,完成一些简单的日常活动。这一切的进展,都让李康家人无比欣喜。面对李康家属的感激,王远方也表示,李康的康复,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医学奇迹”,这种奇迹创造不仅是一个人的功劳,更是医患共同努力的珍贵成果。而他们只是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让更多重症患者不仅要“活下去”还要“活得好”。
一次创新探索,成为无数重症患者最后的希望
据了解,重症康复病房(Hight Dependency Unit,简称HDU)是ICU与普通病房之间的医疗单位,是对病情稳定但仍需监护的患者,可以说是介于ICU和普通病房的“缓冲带”。它的出现是针对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脊髓损伤等疾病导致偏瘫、截瘫、四肢瘫痪、植物状态、气管切开等重症患者。
王远方介绍在HDU病房的概念还没普及之前,对于重症患者要么在ICU长期住院,占用有限的医疗资源,使需要抢救的病人得不到及时救治,要么不堪重负出院回家,产生极坏的社会影响,要么转入部分养老病房,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救治,造成医院内交叉感染,甚至院感暴发。不论患者去哪个方向均得不到及时的康复治疗,从而失去康复机会,不能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减轻社会压力。
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有着27年医养结合、老年康复工作的成功经验,在探讨“医-养-康复融合”发展模式时,王远方想到之前接触过的HDU病房,加上他本身就是老年病科专业的,感觉HDU病房以后将会是一个发展趋势,于是,他主动找到医院领导提出建设HDU病房。“在那个时候,HDU病房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很多人听都没有听过。我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过,认为它可以在枣庄地区发展。”王远方告诉记者,当他得到领导的支持后,便开始去参观、学习HDU病房的管理模式。经过前期的筹备,在2021年7月,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在全市率先开设HDU病房。自从医院HDU病房开设以来,科室配备国内一流的康复设备,如低频治疗仪、中频脉冲电刺激仪、经颅磁刺激治疗仪、正中神经促醒仪、膈肌起搏器、多关节主被动训练仪等。本院重症康复病房自开科4年多以来,先后开展各种穿刺、气管切开、CRRT、鼻肠管置入、语音阀、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等新技术,填补了医院危重症患者救治上的空白。建科来共收治重症患者220余名,其中气管切开封管112名,转入普通病房112人,完全康复回归社会的患者65人。
一个个成功的案例不仅提升了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生活质量,更优化了医疗资源的分配,为重症患者的管理提供了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刘臣 枣庄报道)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