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展示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协同推进。去年以来,滕州市柴胡店镇以“薛河梨乡”文明实践展示带建设为牵引,聚焦将文明实践资源串珠成线、连线成片,将全县红色资源、非遗资源、文明实践阵地资源等有机整合,全面提升乡风文明水平,为乡村文化振兴赋能铸魂。
科学规划布局,资源分类整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突出“新时代文明实践赋能乡村振兴”的核心理念,把群众“参与度”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命线,充分依托区域特色和资源禀赋,精心选取特色鲜明、基础过硬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纳入到展示带内,打造涵盖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沙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南胡楼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簸箕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包括爱心食堂、电商中心、红色记忆馆、匠艺馆、未保之家)等点位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展示带,以点带面,串点成线,形成各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线,不断延伸文明实践阵地触角,形成了十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
丰富实践活动,精准惠民服务。柴胡店镇按照“一站一特色”的原则,突出为民服务功能,聚力打造“文明实践+惠民服务”“文明实践+传统文化”“文明实践+培育新人”等特色主线,串联成线,确保活动阵地有“形”有“魂”。坚持文明实践阵地大门常开、内容常新、活动常态,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主题文明实践活动方面,组织开展“我在文明实践站迎新春、闹元宵、过端午”“我们的节日”、为新人送祝福扬新风等特色文明实践活动120余场次,营造热闹节日氛围;在特色民俗文化实践活动方面,依托乡村大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景点景区,融合惠民演出等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先后举办2024春节乡村文化旅游节主题活动、非遗年货大集文化活动等20余场次,进一步展现乡村新风貌。
倡树美德健康,促进移风易俗。移风易俗是乡风文明的重要实现方式,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柴胡店镇坚持把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作为提升农村社会文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立足农民实际需求,挖掘内在潜质,倡树美德健康新生活,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滋养。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与美德信用建设,完善《文明实践积分制管理制度》《文明实践积分制兑换办法》,把倡树美德健康生活、公益奉献、诚实守信、文明家庭创建等纳入日常表现积分,鼓励村民通过参与美德信用建设、邻里互助等获得积分,兑换日常用品和社会服务。为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柴胡店镇大力开展社会宣传,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文化墙、村广播、村宣传栏等阵地作用,全面开展移风易俗政策和文明理念宣传活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