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领域,当患者出现肺部结节、胃部溃疡或乳腺肿块等临床表现时,CT、超声等影像学检查虽能发现病灶,却难以对病灶进行定性。诸如病灶究竟属于良性抑或恶性,是炎症性病变还是肿瘤性病变等关键问题,影像学检查往往难以给出确切答案。此时,病理检查便彰显出其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病理检查借助显微镜对病变组织的细胞形态、结构排列进行直接观察,同时可实施基因检测技术,进而对疾病做出权威性诊断。以肺部结节为例,即便两份CT检查均提示“肺部结节”,但经病理检查后,结果可能大相径庭,可能是普通炎症性结节,也可能是肺癌结节。一旦确诊为癌症,病理医生将详尽报告肿瘤的关键信息,包括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如腺癌、鳞癌等)、恶性程度分级,以及基因突变状态等。此外,病理检查在癌症分期评估中亦发挥着关键作用,可准确判断肿瘤的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等。这些细节对于制定精准的手术切除范围,以及确定术后是否需要辅助治疗等临床决策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份完整的病理诊断报告流程复杂且严谨,经过固定、取材、脱水、包埋、切片、染色等10余道程序,最终制成可供显微镜观察的病理切片。病理医师通过对镜下组织的形态特征仔细甄别,并结合临床资料及分子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审慎判断后形成具有临床指导价值的病理诊断报告。
病理学发展迅猛,已经步入“分子时代”。通过对肿瘤相关基因突变(如肺癌中的EGFR、ALK基因突变)、微卫星不稳定性等分子标志物的检测,不仅能够实现对疾病的精准诊断,还可对治疗效果进行有效预测。例如,对于结直肠癌患者,若检测到微卫星高度不稳定状态,其接受免疫药物治疗的有效率可高达50%以上。同时可能提示存在Lynch综合征等遗传性肿瘤易感症候群,从而为进一步开展遗传咨询以及家族成员的肿瘤筛查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实现肿瘤的早期预防与干预。
病理检查在疾病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为临床医师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依据。
(枣庄市立医院 褚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