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正在美欧之间寻找微妙平衡
2025年03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主笔 赵恩霆

  继本月初在伦敦主办涉乌克兰问题的多国峰会之后,英国首相斯塔默15日又以视频方式主持召开了一次多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参与的涉乌问题线上峰会。短短半个月内,两次高调举行高级别会议讨论乌克兰危机,以往跟在美国身后的英国正寻求新的定位。
  3月2日,包括法国、德国在内的十多个欧洲和欧盟国家,以及乌克兰和加拿大的领导人齐聚伦敦,讨论乌克兰危机和欧洲防务问题。会后,斯塔默宣布了支持乌克兰的四个步骤:继续援乌并对俄施加经济压力;实现持久和平必须确保乌克兰的主权和安全,乌克兰必须参与其中;达成和平协议后,继续加强乌克兰的防御能力,以阻止任何未来可能的安全威胁;建立一个致力于捍卫和平协议并保证和平的联盟。
  不仅如此,英国还宣布允许乌克兰使用16亿英镑的英国出口融资购买约5000枚防空导弹。此前,斯塔默在会晤乌总统泽连斯基时,双方还达成一项22亿英镑的贷款协议,用以加强乌克兰国防能力。
  3月15日这次线上会议是在月初伦敦峰会的基础上召开的,共有英国、法国、乌克兰、加拿大以及欧盟委员会、北约等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20日,英国又举行一次由多国军方人员参与的会议,讨论如何进一步细化长期支持乌克兰的防御能力。
  英国这一连串动作,始于上月底泽连斯基造访白宫期间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副总统万斯爆发争吵后。彼时,泽连斯基提前离开美国,并在伦敦受到斯塔默热情接待。访英期间,他还会见了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
  在特朗普政府单独与俄罗斯接触的背景下,被绕开的欧洲与乌克兰开始抱团取暖。同时,英法等国和欧盟也强调,欧洲必须“上谈判桌”,不接受没有欧乌参与的和平协议。
  嘴上强硬,难掩心中的不安。特朗普政府在乌克兰问题上采取的行动,进一步印证了万斯上月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发言,即欧洲的安全不再是美国的优先事项,欧洲必须加大国防投入,自己承担起安保责任。
  因而,英国以及法国、欧盟近期密集围绕乌克兰问题举行多边会议,目的有二:在乌克兰问题上保持存在感,在欧洲防务问题上协调立场。但从现实来看,这两个目标兑现起来都不容易。
  在乌克兰问题上,欧洲认为只有乌克兰获得安全保障,才能确保欧洲的安全。这也是乌克兰方面试图拿矿产协议与美国交换的东西,但特朗普政府对此三缄其口。因而,英法德等大多数欧洲国家和欧盟依然坚持持续军援乌克兰。
  另外,针对可能出现的停火、和谈乃至和平协议,欧洲在被绕开之后,选择另辟蹊径,重点讨论和平协议达成后向乌克兰派遣“维和部队”一事,这一点在英法两国主办的会议上均被提及。俄乌冲突爆发三周年之际,英国表示将对俄罗斯实施三年来规模最大的制裁,并将在必要时向乌克兰派兵。
  只是,在和谈八字还没一撇的情况下,就讨论维和问题,欧洲这个提前量打得有些过于提前了,没有地基就盖房的结果可想而知。
  在欧洲防务问题上,法国总统马克龙不止一次宣称考虑向欧洲盟友提供“核保护伞”,并得到德国的呼应,但英国首相斯塔默对此持反对立场,坚持确保核不扩散。
  尽管近期英国与欧陆大国互动频频,且刚刚接待了对美国关税政策态度强硬的加拿大新任总理卡尼,但斯塔默政府似乎并不想就此站到特朗普的对立面,尽管英国也是美国关税大棒的受害者之一。
  与法德等国和欧盟在关税问题上对等报复美国不同,英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发声比较克制,毕竟早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就开启的英美自贸协定谈判,拖到现在仍无定论。与之类似,在乌克兰问题上,英国也没有像法国等欧洲其他国家那样对美俄单线联络过度反应,刻意避免公开批评特朗普政府的政策。
  在美欧跨大西洋伙伴关系裂痕再度加深之际,英国试图在二者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但其目标不止于此。拜登政府时期,英国紧跟美国脚步,在援乌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受“脱欧”和此前保守党政府动荡影响,英国在处理与欧盟关系时显得有些弱势。
  如今,英国看到了重振其在欧洲角色的机会。一方面,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立场后撤,英国正试图顺势补位,寻求在欧洲主导援乌的情况下扮演领头羊角色。同时,在欧洲防务问题上试图发挥领导作用。
  另一方面,去年以来法德等国政坛持续震荡不稳,这两个欧洲轴心国家均需直面极右翼政党崛起、经济低迷疲软、社会矛盾不断累积的现实;欧盟在乌克兰危机、移民、能源等问题上的内部分歧日益公开化,削弱了欧盟作为一个整体的声音。
  不过,英国也绕不开自己的现实,那就是仍然离不开美国。斯塔默明确表示,实现乌克兰和平必须与美国合作,强调英国对美战略立场没有改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