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认知障碍专病中心
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点亮记忆灯盏
2025年03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一 纸 蝶 变  只 为 一 城
0531-85193700 13869196706
2025.3.25
星期二
  记忆的橡皮擦
擦去的不只有记忆

  患者李蓉(化名)今年75岁,有超过7年以上的阿尔茨海默病史,存在记忆障碍、认知能力下降、定向障碍等症状,长期需要专人陪护。近一年,她的病情加重,时间概念不清;记忆力也愈发衰退,甚至见到儿子时,嘴里念到的,却常常是孙子的名字。
  “我的印象中,妈妈一直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女人,但患病以来她的认知能力极大程度的衰退。尤其近一年来,药物也不起作用了,母亲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我们不敢让她一个人在家,怕发生意外,不敢让她独自外出,怕找不到回家的路。”李蓉的儿子介绍,近两年母亲的性情也发生转变,暴躁易怒,给她喂水、喂饭经常不配合。
  据了解,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是一种复杂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一直被视为难以攻克的医学难题。研究显示,每7位老人中就1位认知障碍患者。
  “阿尔茨海默病擦去的不只有患者的记忆,还有家人的耐心和本应拥有的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李蓉的儿子表示,当得知有一项最新的治疗措施对阿尔茨海默病有效,便第一时间慕名到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
鲁西南首例手术
患者恢复效果显著

  “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我们组织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医学影像科、康复医学科等相关科室成立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多学科团队,严控手术指征和手术质量,为患者提供全医疗周期的服务。”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冯雷表示。
  接到患者李蓉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团队为其进行了认知能力测试,脑脊液、血液等体液检测,以及PCT-CT检查,经过团队充分论证,认为符合手术指征,才决定进行手术。
  “阿尔兹海默病与脑中的蛋白沉淀有关,作为代谢该类蛋白的主要途径,患者的淋巴管往往存在堵塞或功能下降现象。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手术就是将淋巴管与静脉再吻合,恢复对脑内蛋白的代谢。”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范高阳介绍。淋巴管极细,直径仅有0.3-0.5毫米(相当于3-5根头发丝直径),并且管壁薄如蝉翼,将其与静脉相连接,这对手术技术有着极高的要求。
  经过周密的计划与准备,冯雷教授团队利用超显微技术,成功施行了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术后不久,李蓉就慢慢认识了家人,并可以自己吃饭、遛弯,也能找到回家的路,甚至多年未见的老朋友来探病时,她也能清晰叫出对方的名字。
  2025年春节前夕,来自安徽、河南的两位患者家庭,不顾路途遥远,慕名就诊,期待能带来康复的奇迹。经过手术治疗后,随着麻药逐渐消散,两位老人竟清楚叫出家人的名字,这一刻仿佛奇迹发生。老人术后的清醒,让家人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与亲情。
成立认知障碍专病中心
为更多患者带去曙光

  致力于建立严谨规范的标准流程,让更多的患者真正受益。
  2025年2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专门成立了“认知障碍专病中心”,并在国内率先组建了由多学科构成的深度协作团队,致力为每一位认知障碍患者提供更科学、更专业的治疗,并提供全医疗周期的服务。目前,该中心已完成跨学科团队组建,通过制定全流程诊疗规范,为此类患者提供更为精准、系统的诊疗方案。
  冯雷强调,虽然手术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接受此类手术。术前,患者需要通过严格的检查和评估,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术后的综合治疗、家庭照护和认知康复训练也很重要,以巩固手术效果。
  未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将以成立“认知障碍专病中心”为契机,继续致力于此类疾病的研究与治疗,为包括阿尔茨海默症病在内的认知障碍患者及高风险人群提供筛查、评估、诊断、治疗、训练、康复的一站式服务,为更多患者及家庭带去希望与温暖。
  于伟 陈丹 通讯员 魏震 李倩 乔萌 济宁报道

  阿尔茨海默病折磨他7年,走失、多疑、遗忘至亲、言语混乱……75岁的患者却在手术后4小时重新叫出了儿女、老伴的名字。
  2024年11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率先在鲁西南开展“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VA)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组建了由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医学影像科、康复医学科、神经护理团队等多学科深度协作的认知障碍专病中心,通过严控手术指征和手术质量,共同奔赴这场“记忆重启”之旅,目前已为数十位此类疾病患者家庭点亮希望灯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