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参事建言
大学呼唤大爱
  • 2011年08月23日 作者:
  • 【PDF版】

    大爱是大学的本源,也是大学的文化,就是一切为了学生。

    □田建国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最近某大学一位著名教授讲:“学术是我生命的延续,学生是我子女的延续。”这些话都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大爱文化,教师的大爱情怀。

    大爱文化塑造了学生品格。有一位大学校长讲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什么是大学文化,它就承载于一些名师们的传说和逸事当中。”名师的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让学生感染感动,形成广为传颂的故事。他们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回味无穷,一言一行让学生终生难忘。这些名师逸事的传扬反映的是学生的期盼。我们现在往往感叹,学生中传诵教师的故事少了。究其原因,就在于有的教师只教书不育人,重科研轻教学,他们与学生接触少了,对学生关心少了,师生没有心灵之间“零距离”交流。有的远在郊区的大学,教师上完课赶班车,难怪学生说,现在白天教师育人,晚上保安育人。

    现代大学教育功能与传统相比有了很大拓展,很容易在拓展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传播文化等功能中忽视高等教育的核心价值:育人。大学核心价值的淡忘和偏离,已经严重影响到培养质量。网上传播《一名大学毕业生反思》的文章,称自己进大学时,抱着热情和理想,想努力学习,却发现校园里精神缺乏,游戏成风,学生忙着贴金,老师忙着抢项目,很多老师照本宣科,大学里面真正关注教学、关心学生、有上课水平的老师越来越少了,老师忙项目,一学期也见不到几次。玩游戏和看韩剧成为男生和女生们的必修课,鲜见一起读书、共同讨论人生智慧的场景。有的大学生反映,希望教师更多关心学生的学业,他们报考该校专业,就是冲着几位崇拜的名教授来的,结果到毕业还没见到这些教授。

    现在人们对大学办学水平的评价,依然存在着根深蒂固的“GDP崇拜”,就是学位点、重点学科、科研经费、科研获奖等,领导和教师的兴奋点都集中于此,对教学缺乏投入,对育人缺乏热情。有位“985”大学校长用了四个“太”描述当前问题:外面的世界太功利,虚拟的世界太精彩,科学的精神太淡漠,学校的氛围太浮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好大喜功,短期效益。十年磨一剑,有人恨不得一年磨十剑,“文章不写半句空,板凳甘坐十年冷”的人少了。

    大学是大楼、大师、大爱。这三者中,大楼为体,大师为根,大爱为魂。这些年大学大楼多了,空间大了,条件好了,大师多了。但大楼大师之外,还需要有更重要的东西,就是大爱。大爱文化精髓是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是一种巨大的感召力量和博大的精神力量。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生命价值、生命过程。只有感受才能感动,只有感动才会行动。在感动中净化灵魂,在感动中升华人格、升华人生。有位老师上课前看到一位学生收到家长短信,意思是天冷了,多穿衣服,注意身体。下课时,他要求全班同学按照这个内容给家长发个短信。很短时间内,大部分学生都收到家长回复,大概意思是,你突然长大了,成熟了,我们从心里感到高兴。这叫教育学生感动社会。

    无论多么先进的教育手段都不能否定面对面的教育工作,无论现代传媒多么发达都不能代替人和人之间感情的融和和交流,无论制度多么完善也不能忽视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网络社会的键对键,永远代替不了人的面对面。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思泰洛齐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他们微笑而微笑。”从这一角度,学生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学生美好的人生一开始应当掌握在教师手中。爱是教育的灵魂,情是教育的生命。教育需要爱,更需要情。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懂得培养情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作者为山东省人民政府参事,教授,博导,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著有高等教育学专著16部。)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话题提供者:刘学英
滕州有个馍馍庄
大学呼唤大爱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