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为小微企业找“财路”的人,“要么成先烈,要么成先进”
济南融超金融服务公司李长征:帮了不少创业者,自己的公司也盼被扶一把
2014年07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李长征在向公司员工交代业务。         本报记者 任磊磊 摄
     “李总,我现在到处被人追债,你赶紧帮帮我吧。”7月31日,李长征接到了一个小微创业者的求助电话,希望能够让他帮助贷款,渡过资金危机。从事金融服务业的李长征,4年来干的就是帮助小微企业找“财路”的工作,但是,本身也是小微企业创业者的他,在创业中也遇到诸多挫折和磨难。四年来,他创业的公司从40人剩下七八人。虽然创业不易,但这些年帮助不少需要贷款的创业者解决了资金难题。

  本报记者 任磊磊 实习生 李钦杰                              

一天跑两家银行,常常高兴去,败兴归
  7月31日,李长征像往常一样,来到经四路一家国有银行。和保安简单打过招呼之后,他就上楼找到了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他对这家银行很熟悉,哪个科室在几楼,谁负责什么业务都一清二楚,楼下保安曾经一度认为他是这里的工作人员。
  李长征拜访的是银行信贷部的领导,因为拜访过多次,已经和对方很熟悉,所以开场白也比较直接。他上来就先介绍起了自己的想法和业务状况。对方也没有打断他,因为同样的话,也听过很多次。待李长征头头是道地讲完,对方苦笑了一下:“你的想法很好,但是我们还得再研究研究,毕竟银行营销业务外包还属于政策不明朗的地带,还得再观察观察。”
  李长征说,在7月25日,受到总理接见时,他也向总理提出过这样的建议,“我从事的是银行业务外包这一块,就是承包银行小微信贷业务,给银行介绍客户,从中抽取佣金,但是政策上不明朗,大银行不敢合作,现在业务开展很难。”
  李长征创业已经4年了,已进入中年的他,看起来头发花白得厉害。李长征说这都是动脑子动的,“有时候为了考虑一件事,一晚上都睡不着觉。”
  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挨家去银行谈业务,一天至少跑两家银行,每个银行隔几天去几次,为的就是让人家接受自己的想法。
  不过,每次都是兴冲冲地去,垂头丧气回来,碰壁是经常的事。

创业之初的40人,现在只剩七八个
  2011年7月份,李长征成立了济南融超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他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很有信心,把“融融”“超超”等相关品牌注册了20多个,还有网站、域名等全都抢注下来。从最初创业,他的理想是要做“普惠金融服务”,让金融为小微企业服务,让金融服务进驻社区,普通老百姓也能享受到金融信贷的福利。
  李长征原本在一家信贷公司工作。工作中他发现,小微企业贷款无门:不知道向谁贷;不知道怎么贷;不知道哪个银行的贷款政策更适合自己。而银行也苦恼,小微企业面广点多又零散,牵扯人力物力多,银行在人员配置上捉襟见肘。
  他举例说,商河有1.5万个小微三农,跟自己合作的银行全济南市工作人员共有90人,负责信贷业务的就十几个人。很难有人员去帮助小微贷款。
  李长征做的就是这部分业务的外包工作。“以前银行是坐等客户上门,我们是帮银行找客户,银行给我们一定的佣金。”4年时间里,李长征为此投入了300多万元,创业初期公司员工有40多人,可是发展到现在,剩下的仅有七八个。
  目前,李长征的金融服务公司在商河有7个服务点,主要为一家国有大型银行做外包服务。
  “我们一年营业额有一千多万,但是利润才五六十万,千分之五的收益,利润是比较薄的。但是我看好的是未来的发展前景。”李长征告诉记者。
  作为一个为小微企业找“财路”的人,李长征说自己要么成了先烈,要么就是先进。
帮了不少走投无路的小老板
  采访中,李长征多次接到一个朋友借钱的电话。“这个人自己欠了两百多万,现在赔了钱,到处找钱找不着,让我帮着想办法呢。”
  李长征告诉记者,打电话的人也是一家小微企业创业者。自己组建了一个广告公司,做精品杂志,投了200多万,把房子、车子全都抵押了。可是杂志定位不准,投的钱全赔了。最近,借贷人员想要把他的东西搬走,现在家也不敢回,老婆也准备跟他离婚,孩子也没人管,整个人走投无路。
  “对他来说,现在可能有个十万,就能暂时缓解燃眉之急。我现在正帮他想办法,不能见死不救啊。”
  李长征说,这些年来,找他贷款的人太多了,很多人都是走投无路了找过来的。去年,有一个搞工程的包工头,腊月二十六来找他借钱。来了之后,一个劲给他鞠躬,让他帮忙。据包工头介绍,快到年底了,工程队发不下工资,农民工没钱回家过年,他担心农民工闹事,就找李长征借100万发工资。
  “我当时看他挺可怜,就答应帮他。通过一家小额担保融资,帮他把贷款办完了。现在他还很感激我。”
  李长征说,因为自己的贷款方式很灵活,不少小额贷款者都喜欢来找他。有一家广告公司,当时接了一批订单,但是需要60万资金投入,苦于资金不够,这批订单很难完成。李长征在没有抵押物、没有担保人的情况下,帮助这家企业贷款。他和这家公司签了一个协议,用每月收入作为担保,每月还5万,这样一年时间,60万贷款就收回来了。
对前景很看好,希望政策能扶一把
  李长征表示,他现在服务的仅有一家银行。他希望在自己的金融超市上,一个工作人员除了帮助小微企业贷款,还能给客户提供银联担保、保险业务、征信服务等多个服务。“我们为一家银行服务利润低,但是如果我们能和多家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合作,业务量就多了。利润自然就上来了。”
  但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想和自己合作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太少了。“不是想法不好,不是模式不对,而是政策上不占优。”
  李长征所说的政策不占优,主要是因为自己是在政策夹缝中生存的企业。大银行担心的是:这一业务太新,目前国家还没有这方面的相关政策。
  据悉,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IT外包,但直至2004年,中国银监会才陆续出台了一些与银行业务外包有关的规定,保险业尚未出台与保险业服务外包有关的监管规定或指引。
  2013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提出了“引进培育金融服务外包产业,推广建立市县金融服务中心、金融超市,做好投融资信息发布、金融产品推介、政策咨询、财务顾问等服务工作”的要求。但是相关的细则没有出台,银行方面不知道该如何操作。
  “现在我们国家银行业务外包规模比较小,外包发展阶段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希望以后政策上能有相关的法律指导,这样更加有利于我们开展业务。”李长征满怀希望地说道。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