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肠捕捞难满足需求,养殖是趋势
2014年07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7月3日讯(记者 李静) 3日,烟台海肠苗繁育成功的消息一经本报发出,一些喜欢吃海肠的市民乐了,“搞起了养殖,产量多了,价格自然就降下来了。”据了解,市场上6成以上的海鲜都靠养殖供应,捕捞根本无法满足需求。业内人士指出,过度捕捞海鲜产量一定会越来越少,发展养殖才是以后的方向。
  对于海鲜产品,发展养殖意义确实很大。烟台市水产研究所工作人员表示,近几年,随着海水污染严重和过度捕捞等原因,大海越来越瘦,海里的渔业资源越来越少,促使部分海鲜价格越来越高,从而驱使一些人加大捕捞力度,形成恶性循环。如此下去,一方面会出现像海肠一样的天价海鲜,另一方面,一些物种面临着灭绝的危险。“突破繁育难题,发展养殖产业,才是以后海鲜的发展方向。”
  记者从烟台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原始捕捞海鲜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市场上供应的海鲜6成来自养殖,贝类、虾类等尤为明显。数据显示,2013年,全市水产品产量188.8万吨,海洋捕捞产量仅占71万吨,其余的114.4万吨都是海水养殖产量。据了解,烟台海水养殖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现已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330万平方米海水鱼工厂化养殖基地。全市现代渔业园区达30处,占全省总数的1/5。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