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舒同访友回“故乡”
2014年10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961年,舒同一家在济南合影,中为舒同,背景是舒同的书法作品。
  ◤墨泉。
   □王绍忠
  被毛泽东主席誉称为“党内一支笔”、“马背书法家”的舒同同志,1985年9月任中顾委委员时曾来山东视察工作。其间,接到章丘县委的邀请,盼他抽时间回“故乡”走走、看看。原来,他在1961年“反五风”时,曾下放章丘担任县委第一书记一年。

  1985年9月13日早上九点,舒同一行四人来到章丘。他下车后便笑吟吟地说:“今天我看‘娘家人’来了!”。时任办公室主任韦义长等人一齐热烈地鼓掌欢迎。清茶没饮三杯,舒同同志便迫不及待地走进百脉泉大院。他缓步绕泉池一周,静观旺泉吐珍、百鱼戏珠,诗兴顿发。便立于就近的芙蓉树下,沉思片刻吟诵道:“芙蓉一株站池边,两湾碧水珍珠翻,出门三步观鱼乐,静坐室内听流泉。”
  这时,舒老微笑着问道:“我当年的办公室还有吗?”“不看也罢”,韦主任说。舒老执意要去看看,于是韦主任便头前带路,绕过梵王宫,来到一排平房的最西边一间,舒老欢快地说:“就是它,我认识,还是老模样”。大伙儿朝里探头一望,只见面积不足十平方,窗户很小,阴暗潮湿,墙皮也脱落了。众人一片嘘唏,舒老却欢喜地说:“暗无天日处,正是历练时嘛!”
  韦主任又带领众人返回办公室,只见桌面上已摆齐文房四宝,舒老见状风趣地说:“看来是雪地里过年,我是非冻(动)手不行了。”“大伙盼您的墨宝快要盼疯了。”韦主任笑容可掬地说。只见舒老将袖口高挽,饱蘸浓墨挥动笔毫,他巧用腕力、藏锋下笔,在乳白的宣纸上一阵龙飞凤舞。不足一个钟头,十四幅墨宝一挥而就。他的书法独树一帜、逆转回锋、宽情豪放、气清典雅。韦主任研习书法多年,尤其精通隶书,他赞赏舒老的书法独具特色,完全可以称得上是“舒体”。舒老听后朗笑着风趣地回敬道:“你别为我缕了,再缕我也没有胡子。”说完还摸了摸溜光的下巴,他的言行引起满屋一片欢笑。
  舒老坐在椅子上稍事休息,韦主任“见缝插针”,又急忙裁好宣纸,提出为满足下属单位的请求,额外增写几幅。舒老扭头瞧了瞧随身的保健医生,医生笑而未答。他才站起身,又写了“章丘县文化馆”、“章丘县博物馆”、“章丘县图书馆”、“百脉泉公园”等多个牌匾。韦主任这时不好意思地说:“还有几个没写”。“吃饭吃饱,干活干了,你尽管说吧”,舒老爽快地又写下“烈士陵园”、“明水动物园”。
  在场的县委领导出面“求情”:“别让老领导忙活了,年龄不饶人呵。”舒老一听这话,幽默地反问道:“我真的老了吗?看我再写几个。”韦主任看所有的墨宝都署名、盖章,唯有最后两个没有,便轻声提醒,舒老反而大笑道:“不用写了,我现在不想进陵园;也不想跟猴子为伍。”说罢他收笔端起砚台,依旧到原宿舍窗后的泉池洗涮完毕,这是他当年在章丘养成的老习惯了。
  正午,主要领导陪舒老用过饭后,下午又安排人员带他去参观乡镇的变化。次日,县委一班人热烈欢送舒老离章返济。日后,德高望重的宣传部副部长任方桐,依据舒老的习惯并经县委同意,将舒老经常涮笔的泉眼命名为“墨泉”。其并赋诗一首以作纪念:“未出泉口黑如墨,涌入石渠白如冰;名家在此涮笔砚,游人赏泉怀舒同。”日出月落、寒来暑往,三十多度春秋逝去了,但是,昼夜喷涌不歇的“墨泉”和舒老于此洗砚的典故,一直在绣江两岸广为流传。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