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个体维权堵不上公众信息漏洞
2015年02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枫逸

  信用卡个人信息“只花5毛钱就能在网上买到”一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专访时回应:公民可通过“12377”举报电话等多种方式维权。(2月1日《今晚报》) 
  仅花费5毛钱,就能买到包括姓名、电话、地址、工作单位、开户行等完整个人信息的一条信用卡开户数据。媒体的报道,再度引发社会对于居民信息泄露现象的关注和担忧。对此,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时出面回应公众关切,在介绍有关部门为促进网络个人信息保护所做工作的同时,详细指导消费者维权,值得肯定。 
  在现实语境中,多种维权方式看似可以自由选择,但维权道路却并不平坦。无论是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还是通过法律手段维权,都会面临举证难、“追鸡杀牛”等共性难题。在个人信息泄露事件中,公众作为受害者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即使眼睁睁看着网上自己的信息铺天盖地,本人也不堪各种推销、诈骗电话的骚扰,却并不知道这些个人信息是从哪个机构、通过什么渠道泄露的。纵然对某家银行、某个网站心存怀疑,但囿于信息不对称,往往难以有充分的证据举证维权。
  同时,惩罚机制缺失,使得信息泄露维权呈现出“高成本、低收益”的不对称。目前各级法院在审理个人信息泄露诉讼时,大都以侵犯个人隐私权要求当事方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而受害者付出了巨大的诉讼成本,也只是赢得官司,很难获得损害赔偿。
  在保护个人信息方面,有关部门依法监管和民众个人主动维权,二者缺一不可。监管部门教公众维权是必要的,但不能仰仗个体维权,坐等投诉举报。一方面,有关部门应主动出击,及时发现非法收集、泄露、出售个人信息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同时,引入公益诉讼,由各级消费者组织代表公众进行维权,从而改变博弈双方力量不对等的格局,打消一些商家店大欺客的侥幸心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