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的“自污” 
2015年02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陈鲁民
  旧时,官场有一种很奇怪的风气,明明是行为高洁、自律很严的官员,为了不被主子猜忌,或不被同僚边缘化,不得不往自己身上泼污水,自毁名声,以求自保。
  秦始皇在扫平北方列强后,南方还剩一个楚国在苟延残喘,他就派大将王翦带60万人马灭楚。王翦原本是个淡泊清高的人,但在临出发时却一反常态,请求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秦始皇说:“将军尽管上路好了,何必担忧家里日子不好过呢?”王翦说:“替大王带兵,即使有功劳也终究难以得到封侯赐爵,所以趁着大王特别器重我的时候,我也得及时请求大王赐予园林池苑来给子孙后代置份家产吧。”秦始皇听了哈哈大笑起来。王翦出发后到了函谷关,又连续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请求赐予良田。有人说:“将军请求赐予家业,也太过分了吧。”王翦说:“秦王性情多疑。现在倾全国之兵委托给我,我如果不多多请求赏赐田宅来表示自己出征的坚定意志,秦王就会怀疑我另有异志,那就麻烦大了。”凯旋之后,王翦分文不少地退还了封赏,总算是还了自己一个清白。
  到了刘邦登场,刘邦闲散慵懒,他把定国安邦的大事一股脑地交给了丞相萧何。萧何也就兢兢业业地干活,老老实实地工作,长年在外辛劳奔波,代天子行事。刘邦隔三差五地派人来细问萧何饮食起居,什么吃饭啊睡觉啊喝茶啊出恭啊一一问到。让萧何感动得不得了,工作更有劲,律己更严格。但有心机深者点拨说:你以为高祖关心你的健康,他更操心的是怕你有取而代之的野心啊!一句话,萧何如梦方醒,惊得半天没缓过神来。从此以后,他故意拖延朝政,还时不时地指使下人侵扰邻居,强买强卖,放高利贷等,给自己的形象抹黑。消息传到刘邦那里,他终于释怀,看来萧何这小子和我一样,也是个凡夫俗子,这种人有啥可怕的?这以后,刘邦放心萧何也就安心了。
  晚清时期,曾国藩哥俩一起发力,带领湘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立下大功,曾国藩被封侯,曾国荃当总督,一时间权倾朝野,门生故吏遍布全国。清廷对权重势大的曾国藩极度猜忌,怕他有非分之想——也确有人劝他效司马懿代曹之举。曾国藩为表明心迹,一向谨慎自律的他做出了很多有违个人准则的事:刊印《家书》招摇于世,在咸丰帝大丧期间,偷偷娶小妾,高调请人喝酒,频繁收人礼品等。其实,明眼人一望可知,这是曾国藩为求自保而故意自污,他想借此给人印象,他也是一个贪图享受、胸无大志的庸常之辈,根本不值得皇上睡不着觉。曾国藩的心机还真没白费,基本上打消了清廷的猜忌,安安稳稳得到善终。
  而在十年文革中,艺术大师被迫自污是“反动权威”,著名教授被迫自污是“残渣余孽”,科学家被迫自污是“外国特务”,就连郭沫若那样的高官兼大学者,也不得不违心地说自己以前的作品都是垃圾,没有一点价值,都该一把火烧掉。无他,都是为了自保。
  清代李汝珍小说《镜花缘》里,有一个以美为丑、以丑为美的国度,美男子唐敖被当成奇丑的人受尽歧视,后来,他学当地人用泥灰自污面目,居然被当成大帅哥而红极一时。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但反映出的现象却是实际存在的,王翦、萧何、曾国藩、郭沫若等人的自污,都是无奈被逼的案例。可见,在某些特定环境、氛围里,不仅是做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有被孤立的危险,且往往非自损无以立身,不自污无以自保,确实有些逼良为娼的意味,这也是人生悲剧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