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团体如何不再愁找场地
2015年04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钟倩

  英雄山公园北门的京剧广场是济南票友十分熟悉的地方。近日,家住纬北社区的王女士向本报反映,他们社区的老年京剧票友社想五一期间在京剧广场演出,没想到在确定演出时间上就遇到了不少麻烦。(详见《齐鲁晚报》20日C05版)
  从记者采访的情况看,演出之所以往后延,是场地费、服务人员吃紧所致。虽说政府部门对民间团体有补贴,但不解渴,发放环节也是慢半拍,而民间团体造血能力较弱,才会出现京剧票友遇到尴尬的局面。
  站在市民角度上看,去京剧广场表演,不仅是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演出遭遇推延、合并,不但打击他们的热情,徒生不满,最关键的是制约民间艺术的茁壮成长。此问题不能抛给市民,也不能顺水推舟留给民间团体,相关部门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首先应确保政府专项补贴及时到位,让工作效率提速,并不断增加补贴数额,推出反馈制度,这才是最大的惠及;其次应积极盘活市场资源,引入市场机制,为民间团体输血。具体地说,仅靠民间团体的会费收支是杯水车薪的,应由政府部门牵头,用奖励政策和税收政策吸引社会企业参与,共同运营和发展民间艺术,探索尝试“公益+市场”的模式。当然,也可考虑与社区文化场地联姻,互相借力,从而进行常态化管理。
  表演场地难求的问题,其他民间团体也面临相似的境况。笔者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以此事为契机,积极调研和摸底民间团体的现状,创新管理制度,探索市场机制,加大补贴力度,确保民间团体不再愁找演出场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