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留痕”,让权力不敢骚扰企业
2015年05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职能部门开展了哪些执法检查活动,查了哪些企业,发现了什么问题,做出怎样的处罚,应当完整记录下来并予以公开。这样一来,那种钻规定“空子”的“骚扰式”执法,或是看菜下碟的不公正处罚,也都暴露无遗了。
 评论员观察 
  在那篇引发广泛关注的公开信《做企业这么多年,我太憋屈了》中,身为酒店老板的作者吴海提到了这样一件事,当他把地方派出所动辄到酒店查房的情况告诉公安部的朋友时,对方居然感到很吃惊,因为“不允许这样敲门”。
  从这样的细节里不难看出,让私营企业家感到“憋屈”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基层职能部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乱作为,这真是验证了那句“小鬼难缠”的古话。要对付这种“小鬼”或者说“苍蝇”,唯一的办法就是把那些掌握在他们手中的权力,通通关到笼子里,用严密的制度遏制那种假借公权满足私利的冲动。
  相信有类似经历的人对此都有感触,地方上一些职能部门或工作人员开展的某些执法检查活动,初衷就不是履行职责,而是以满足私利为目的。就像吴海提到的“骚扰式”敲门检查,或是查出小问题却按上限罚款,亦或是本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的执法人员“顺”走被执法对象的财物,足以证明有些所谓的执法检查活动,不过是把权力当成谋私的工具。要想让私企老板们“舒心”,首先就得承认一些基层公务人员是有自利冲动的,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在这之中,很多打着公权力旗号谋私利的执法检查活动,本身就不符合相关规定,但问题就在于,被执法对象并不了解相关信息。派出所“针对”某家酒店的敲门检查,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公安机关确实有维护治安的权力,但这权力该怎么用,酒店老板并不知晓。对此,最好的方法就是政务透明,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能做的依据是什么,都得以清单形式向群众说明白。目前从中央到地方正在推行权力清单,就是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把权力范围公之于众,从技术上就有可能避免乱用和滥用。
  当然,要让权力清单起作用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执法检查活动都得有迹可查的,否则的话,出现问题也无法追溯,权力清单再详细也无济于事。事实上,按照现有的科技水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好电子政务平台。包括职能部门开展了哪些执法检查活动,查了哪些企业,发现了什么问题,做出怎样的处罚,应当完整记录下来并予以公开。这样一来,那种钻规定“空子”的“骚扰式”执法,或是看菜下碟的不公正处罚,也都暴露无遗了。
  有了权力清单,有了记录执法活动的“留痕”机制,基层的职能部门或其工作人员使用权力时,也就不敢那么任性了。尽管单靠上述举措无法彻底改善营商环境,但只要能让那些准备创业者少一点“憋屈”,以行动做出改变就是值得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