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救助机制是最好的办法
2015年06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振兴路与人民路交叉处的小广场常常看到一个老大爷,晚上就睡在他的三轮车里,他的左腿还有些腐烂。”微友张女士在本报微博平台上反映。2日上午,记者从拾荒老人那儿了解到,他之所以露宿街头拾荒,只为了减轻儿女负担。(《齐鲁晚报》6月4日报道)
  “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这是当今我国建设现代文明社会的理想与追求。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够安度晚年,不单单是每一个家庭儿女所应必须承担的赡养责任,更是政府部门应该努力解决的民生目标。
  上述报道中露宿街头的老人,无论老人家凭借什么样的理由走出温暖的家门,以70岁的高龄迎接生活的风风雨雨,社会和政府都不应袖手旁观。民政部门和地方职能部门应积极作为,征求老人的意见,是将其送回家去,还是先上救助站暂住?总之,不能再让老人遭受“露宿街头,食不果腹”的罪。进一步就此事介入调查,查一查老人的家庭状况到底如何。如果确实困难,能否在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给予经济救助,或者享受低保?如果老人家庭条件尚可,儿女有能力赡养,应及时联系其子女将老人接回家中。
  即使老人不愿意回家,但年事已高,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让老人早一日享有安定的晚年生活,这是所有市民朋友都希望看到的美好结局。但是上述报道中老人的这种情况,仅仅靠好心人的捐助是远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如果要从根本上使其脱离困境,社会和政府就必须完善救助机制,进一步加大投入,拓宽惠民渠道。在民政部门对困难群众救助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提升对困难家庭救助的优惠措施和力度,真正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成为现实,让流浪的老人不再经历生活的凄风苦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