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养生,“保肺”是根本
2015年08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赵丽梅
     本报记者 刘志浩    
  不知不觉间,秋天来了。
  秋老虎肆虐下,你是不是感觉懒洋洋不想动弹?季节交替之时,感冒肠胃炎是不是常常找上门来?在即将离开“烧烤模式”,迎接“爽秋模式”的时候,我们的养生又该注意些什么?8月14日下午的生命周刊健康大讲堂上,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公共卫生科副主任赵丽梅从饮食、运动等方面,全面阐释了秋季如何养生“护肺”,并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互动。
合理饮食,
切勿“无病进补”

  “保肺,是秋季养生的根本。”赵丽梅说。
  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体真气之源,肺气的盛衰关系到寿命的长短。
  传统中医认为,秋季对应的人体器官是肺,而秋季气候干燥,很容易伤及肺阴,使人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饮食应注意养肺,秋季膳食要遵循滋阴润肺的原则。
  初秋时节天气仍然较热,空气潮湿,闷热蒸人,且秋季瓜果成熟,难保人们不贪食过度,这些均会伤损脾胃。 
  为此赵丽梅强调,年老体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可食用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既可健脾养胃,又可带来一日清爽。
  另外,还应多吃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
  “这对护肝益肺,是大有好处的。”赵丽梅说。与此相对应,她认为立秋之后,应尽量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脾胃虚寒者,更应谨慎。”
  我国民间历来有“贴秋膘”一说,认为夏季天气闷热,人没有多少胃口,秋天胃口大开,就可以吃些好东西来补一补了。
  赵丽梅认为,进补时,注意不要无病进补,虚实不分滥补:“不是虚症病人,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而且,进补要适量,切忌以药代食,提倡食补。
  “不管怎么补,都要讲究平衡性。”赵丽梅说。
多运动,
背部微微出汗即止

  俗话说“春困秋乏”。在赵丽梅看来,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其表现出的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是人体的一种正常反应。
  她认为防秋乏的最好办法,就是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同时保证充足睡眠。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尤其应重视耐寒锻炼,如早操、慢跑、冷水浴等,以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赵丽梅说,但在进行运动时,还应注意“运动项目不宜过猛。”
  她认为,最好的状态是,运动到背部微微出汗,或自己感觉疲劳便可止住,“有的人坐了一周办公室,周末喜欢进行几个小时不间断的运动,把自己累得汗流浃背,那样是不对的。”
  为此她推荐“快步走”和“弹跳运动”。
  “我们每天都要走路,只需在走路时加快速度,尽可能大地摆动和舒展手臂,就是最简单方便的排毒运动,它可以刺激淋巴、降低胆固醇和高血压。”赵丽梅说。
  针对弹跳运动,赵丽梅特别强调虽然它的运动幅度不大,但应该注意循序渐进,尤其是老年人在做这项运动时,可以先踮起脚尖,待感觉自己身体可以接受时,再慢慢跳起。在15日的大讲堂现场,赵丽梅一边示范,一边对现场听众说。
预防疾病,
“秋冻”需适量

  “虽然我们现在还感觉不到太明显的凉,但立秋过后,燥气中已经暗含了秋凉。”赵丽梅说。
  秋季气温开始降低,雨量减少,空气湿度相对降低,气候偏于干燥,这种气候极易伤损肺阴。而且经过一个夏天的“大量发泄”,机体各组织系统均处于水分相对贫乏的状态。
  为此,秋季对疾病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不注意预防,极易引发头痛,鼻塞、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甚至使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对这种变化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更应注意防凉。
  “首先要养成勤开窗通风,夜间露头而睡的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呼吸疾患。”赵丽梅建议说,特别是到了深秋时节,气候较寒冷,不宜终日闭户或夜间蒙头大睡。
  我国传统还有“春捂秋冻”的说法。赵丽梅认为,微寒的刺激,可提高大脑的兴奋,增加皮肤的血流量,使皮肤代谢加快,机体耐寒能力增强,有利于避免伤风等病症的发生。
  但她说,“秋冻”还要因人、因天变化而异,不应“为了冻而冻。”
  “总之秋季养生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要吃好,喝好,睡好,运动好,做到这四好,就能远离疾病,保持健康身心。”赵丽梅最后表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