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的礼物
2015年12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孔金泉

    圣诞节是一个舶来的节日,它能够在中国开枝散叶,与商人的推波助澜不无关系。
  细究起来,西方的节日能够被我们接受,大抵源于它较强的娱乐化倾向。大街上,你随便揪住三个年轻人问一下圣诞节的由来,大概都是语焉不详的。但是圣诞树、圣诞老人、藏着礼物的袜子这些文化符号,他却能讲得头头是道。这是圣诞节附着的童心使然。这就好比给了火山一个出口,让它得到释放。对于一个生活在快节奏的城市人来说,自然求之若渴。而嗅觉灵敏的商人更是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他们一起兴风作浪,于是圣诞节从小气候席卷南北,年轻人趋之若鹜,似乎不过这个节日就out了。所以你看到这一天,年轻人聚集的地方都是张灯结彩。你不会把它与其他的节日混淆是因为中间的那棵圣诞树。在大学里我就度过四个这样的圣诞节,拘谨的人也舒展开了自己的花瓣,陌生的人也成了熟悉的朋友,似乎一瞬之间,天下大同,普天同庆了。
  有文化自危的人提出了异议,认为这是文化侵略,而文化侵略往往包裹着一层诱人的糖衣。想想似乎也有一些道理。我们的确被异域的文化包围了,而传统文化则在黯然神伤。多少老人都在抱怨老规矩走着走着就在年轻人这里走丢了。其实他们忽略了一点,这个世界总是在变的,我们丢的是“面子”,而不是“里子”。就像春节无数人照样奔赴在回家的路上。
  中国的节日要么是节气,要么围绕着家、团圆做文章,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已经使得它们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不是抖一下身子就可以甩掉的。但是在家这个社会结构中是讲究尊卑的,在好为人师的长辈面前,小字辈的年轻人常常不得开心颜,于是他们就需要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宇宙。而像圣诞节这样的节日就给了他们快乐的由头。既然它是外国的节日就可以不问出处,没有了文化上的压力,他们就容易嗨起来。这就是一些外国节日在中国吃得开的原因。所以,我们莫如说圣诞节本身就是一个礼物。而作为文化的“卫道士”,不妨敞开一些心胸,泱泱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有着自身强大的定性,又岂是轻易就可以撼动的。时至今日,它不仅在这一方水土风景独好,而且发出光和热,甚至波及到了大洋彼岸。不说到处开花的春节,意大利就过起了端午节,还搞起了龙舟竞技。在他们看来,纪念一个伟大诗人的节日应该是所有文化的通行证。其实,我们应该警惕的倒是“香蕉人”,外黄内白,丢了文化的自尊去崇洋媚外。
  世界正在变成一个村落,每一种文化都是盛开于兹的一朵花。春节是,圣诞节也是。当它们之间有了对话和交流,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