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四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创新管理理念赋能地铁3号线建设
“造缝插针”确保机电安装完工
2019年06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庆斌
通讯员 韩萌
  伴随着济南地铁3号线首次正线热滑完成,距离“小蓝”国庆通车又迈进一步。目前,机电安装工作正紧锣密鼓的推进。其中,负责机电二标安装的中铁十四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工程难点,运用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克服了施工困难。对此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为大家带来机电安装背后的故事。

  丁家东车站内,工人正进行风机吊架加工。
  “保姆式”服务、“管家式”管理 贯穿地铁建设全程
  机电安装主要涵盖车站内通风、给排水、动力配电照明及设备区装修等工作。中铁十四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于金勇告诉记者,机电安装工作更像是一个人身上的血管和神经,要通达全身,为负责地铁施工的所有部门做服务。“我们的工作更像是保姆,从开始进场,就要优先保障提供通信信号、供电等设备房,中间要为系统单位优先保障动力配电,后期为运营方入驻提供条件,都由我们来全权服务。”于金勇表示,即便通车后,也将继续为“小蓝”的正常工作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
  除了“保姆式”服务,我们还提出了“管家式”管理,于金勇解释说:“机电安装工作是承上启下、合纵连横的关键环节,因此地铁公司委托我们作为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协调站内各专业之间的工作面交叉施工、临时用电用水的保障、车站文明施工的管理。为了管好属地我们提出了‘管家式’管理的理念,进场初高标准制作了临边防护,过程中每周召开属地管理会,调试时每站设置电力巡检小组,这些都体现了作为‘英式管家’的管理。”
“造缝插针”
减少时间成本

  于金勇说,中铁十四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在管理理念上,一直在创新。济南地铁3号线工期紧、任务重,要实现国庆通车目标就需要在施工管理理念上有所转变。“初期是见缝插针,哪里有活干哪里干,不浪费施工时间。后来转变为找缝插针,主动去找满足施工条件的地点去施工,最后又升华到造缝插针,不具备条件创造条件进行施工,做到争分夺秒。” 
  为了提高效率,中铁十四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利用BIM技术建立车站模型,通过模型把管线碰撞问题防患于未然。于金勇告诉记者:“以往管线安装管路多、空间有限,工程难度大,都是邀请一些具有经验的老师傅进行现场模拟排布减少碰撞,往往需要几次模拟才能解决问题,费时费力。现在通过BIM技术,随时在模型里调整各类管线,图纸与模型完全同步展现,图纸由枯燥的线条变成了生动的模型,施工过程简单有序,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此外,依托BIM模型精确性,他们建设了标准化加工厂房,对施工所需的管道配件等进行加工预配,现场只需按模型组装即可完工。“首先质量有保证,安排专业工人精确加工;其次时间保证,通过BIM模型预制生产,现场根据BIM模型进行拼装,省时省力、准确无误。”于金勇说,正常车站环控机房的建设需要30—35天,而运用BIM技术我们16天就完成了环控机房。
追根溯源、“码上”知道
风管二维码应用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中铁十四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为保证质量过关,每一节所制作的风管,都有自己专属二维码。“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看到该管道的生产日期、制作工人、原材料受检情况,每一节风管可以精准追溯到责任人。”于金勇表示。
  此外,他们创新安全教育形式,发明了LED安全宣传车。该宣传车集安全教育、培训、宣讲、考核、演示等多功能为一体,通过多种形式生动形象的为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及考评。这种创新模式的宣讲,使枯燥无味的安全教育等变成了人人踊跃参加的生动活动,大大转变了职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理念。”于金勇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于金勇说:“我们在保证3号线顺利完工的同时,已铆足干劲准备投入到2号线建设当中去。中铁十四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从1号线到3号线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2号线扬帆起航我们将创造更宽更广的美好明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