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字廒与武库街
2019年09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武存中

  洪字廒街在历山顶以西,武库街以北,到县城隍庙前。廒是粮仓,秦汉魏时置粮仓于廒山(今河南荥阳北)上,故称廒仓。洪字廒是明清时期的粮仓,后世便沿称为敖或廒。武库则是储备武器的仓库。据专家考证,那时的粮仓是按照千字文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字序排列的,这里编到了“洪”字,所以称为洪字廒街。也有人认为明代朱姓,便以洪字称谓。
  明代的廒仓,广布天下。洪武三年增置二十所。并且建临濠、临清二仓为供转运仓,专门用以军需。其他省仓以供官吏的俸取。边境有仓,收屯田所入供守边军需。各州县亦有备仓,是备荒年的。到了洪武廿四年,京师的仓储达四十一处。明英宗时,各省府、州县、藩府、边隘、堡站、卫所都有仓,少者一二,多者二三十所。
  说到粮仓,不能不说到平粜。自秦汉以来,一直到今天都是政府非常重视的事。所谓平粜,就是为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丰年时以“保护价”收购农民的余粮,而到灾荒年时,则开仓平价卖给市民,达到平抑粮价,调节市场的目的。用现代的话讲就是储备粮。除此,还有常平谷仓的政策,即为避免常年储备粮的积米浥烂的问题,每年的春夏之时将谷出粜,到秋冬时再籴还,平价生息,达到劝农的目的。不仅如此,明清之际还开设了“义仓”,由农民组织起来自行储备粮食,减轻官仓的负担。总之从古至今,国家都把平仓当作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对待之。然而,从古至今似乎任何方法也阻止不了廒中硕鼠侵吞、私自截留、挪用甚至私分、贪污国家的专用粮食。这真是个带有传统性的痼疾。
  至于武库,它原来是类似于军事后勤部,掌管军事装备的。称之为:“掌戎器、符勘、尺籍、武学和薪隶之事。”
  戎器是古代兵器的总称,如弓、殳(古代撞击用的兵器)、矛、戈、戟等。符勘也叫兵符、虎符,古代调兵遣将用的一种信物。尺籍,古代用来记载杀敌功绩的竹板。还有武学,即“后备军官学校”,在管军事装备的同时,还管着输送军事人才。把人才与军备等同起来是极有远见之举。《明史·职官》:“凡武职勋官,及子弟未嗣官者,于武学习业,以主事一人监督之。考稽学官之贤否,肄习之勤怠以闻。”也就是说,凡武官的官员子弟没有承嗣父职的,允许不进行科举,直接入“武学”学习,至于他们的贤良与否,勤奋或懈怠则由武库的官员进行考核监督,以决定其能否录用。除了以上职责外,还要负责诸司官署供应柴薪。其范围则不止一处了。
  明代的政治编制,武库司归兵部所辖。相当于国防部属下,官职为正五品,比知县可大多了。和武库司平级的职方级别也是五品,他的职责范围是:“掌舆图(地图)军制,城隍,镇戎,简练和征讨之事。”
  大约济南这个武库可能兼任职方,因为我小时候,武库街与洪字廒的交叉口恰恰有一个县城隍庙,门口一对大石狮子,威武雄壮,后来改成小学。现在早已没有了。
  据说以前城里死了人,先要在城隍庙里停放三天,城隍爷为他办理去阴间的入境手续。庙里有一块匾,上写:“你可来了”,不知此说确否?
  武库司管理城隍听起来有些滑稽,但其实是指平时维护修理城墙和疏通护城河的事物,过去的城墙作为防御性的工事具有了军事意义,如今城墙已经没有了,而护城河却依然成为我们济南的一大景观。
  洪字廒与武库街消失在了宽厚里的历史背影中,成为永久的记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