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封来自朝鲜战场的回信,他珍藏了58年
老人想找当年的“志愿军”
  • 2011年01月18日 作者:
  • 【PDF版】

    崔正华说:找到这位志愿军战士,他一生的心愿就了了。

    文/片 本报记者孔雨童鞠平

    1953年,朝鲜战场上激战正酣,烟台市东胜街小学五年级的崔正华和同学一起给志愿军叔叔寄出一封信。一个月后,崔正华惊喜地收到一封回信,信中提到:看信很受鼓舞,希望他在后方努力学习和工作,落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字信箱,一七七零号六支队一营一连初良玉。

    这封信陪伴了崔正华半个多世纪,经历了诸多坎坷。他说,志愿军叔叔的这封信几乎成了鼓舞他一生的力量。

    近日,已经年过七十的崔正华找到本报,想通过媒体寻找这位志愿军叔叔。“有可能他已经不在了,但我还是抱着一线希望,希望可以了却我一生的心愿。”崔正华这样说。

    一封发黄的战场来信

    16日上午,在楚凤六街一栋小楼里,记者走进了崔正华老人的家。

    从书架中一本旧书里,崔正华小心翼翼拿出一封已经发黄,但没有任何破损的信。信的封面是用繁体书写的地址和姓名,“中国军邮”的邮戳已经淡到几乎看不出痕迹。“这就是那封58年前的来信。”崔正华跟记者回忆起当年的往事。

    1953年,13岁的崔正华正在东胜街小学上五年级。“就是现在的儿童影剧院那一带,现在学校已经没了。”崔正华说,11月的一天,语文老师突然在课堂上让大家给远在朝鲜的志愿军叔叔写一封信。当时战争还在进行中,崔正华每天都会通过广播收听一些前线的消息,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了一封信,交给老师后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说句实在话,那时没抱太大希望,解放军叔叔在打仗,哪有时间给我们回信啊。”

    但到了12月,有一天语文老师忽然笑着走上讲台,告诉同学们“志愿军给我们的崔正华回信了”,说完后在全班同学面前读了这封信。“那个时代,志愿军叔叔就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崔正华说,接过这封从朝鲜战场上寄回的、仿佛还带着硝烟味的信,他和身边的很多同学都觉得浑身上下热乎乎的,有使不完的劲似的。

    艰难岁月的精神支柱

    “我这一辈子经历了不少坎坷,这封信给了我很多力量。”拿着这封信,崔正华不由感慨道。

    1959年,烟台市开始修建门楼水库,正在上高中的崔正华和很多学生也被调参与了这项工程。时值盛夏,自小在城市长大的崔正华和很多学生白天顶着毒辣辣的太阳,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晚上住在农村的小平房里,每天都是在蚊子的包围中度过。“觉得顶不住了,我就背信上的话,想想志愿军叔叔在前线死都不怕,我们还怕什么。”就这样,崔正华在水库工地上一气干了三个月。

    后来,由于父亲成分被划成富农,崔正华和很多孩子一起被遣返回了农村,这个当时从没有下过地的青年必须一锄头一锄头地重新开始,这样过了13年。

    这13年里,他的身边始终带着这封来信。崔正华说,在苦闷的岁月里,他一直记着信中的那些嘱咐,“希望你能努力学习和工作”。他常常跑到市里去买一些文学书籍,白天干完活晚上点着灯学习,这13年里他自学成了木工、瓦工、书画装裱。

    后来,崔正华重新回到烟台,靠着做木工、建筑工人为生。1997年,崔正华从一家中外合资的企业退休后,在中台社区与居委会一起办了一个社区服务社。小区里有个孤寡老人长年缺少照顾,崔正华和老伴一起经常到老人家帮忙扫扫卫生、做做饭,直至老人去世。

    “老崔啊,是个热心人儿。”在中台社区,不少住户都这样说。而崔正华则说,他从小就觉得做好事光荣。

    半个多世纪的心愿

    崔正华的老伴告诉记者,从结婚起她就知道这封信。这些年,他们从烟台到平度,来来回回搬了五六次家,但每次老崔都会很小心地带着这封信。前几年,老崔曾托大女儿在网上查过这位叫初良玉的志愿军,还找人专门去了北京的历史博物馆,但是始终没有结果。

    “我今年71岁了,怕再不找今生都见不到这位老哥哥了。”崔正华说,因为2010年是志愿军入朝作战60周年,很多老年刊物上都发了一些关于志愿军战士的文章,这再次勾起了他心中那份已经半个多世纪的牵挂。崔正华说,也许那位志愿军战士已经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但是只要有一线希望,他就不想放弃。

    “老哥哥,你还活着吗?你的这封信影响了我一生,我真想见你一面啊……”当记者问老崔有什么话想对志愿军说时,崔正华开口后不久就哽咽了……

    志愿军来信

    你的来信我已收到了。我接到了你的信,心中非常高兴,看了后知道小朋友的工作学习很好,生活愉快,身体健康,你们对我们这样的热爱和关怀,并来信说:你们在家,积极工作,多学习,并把后方的建设和祖国人民对我们的支援告诉了我们,给(让)我有了很大的一个鼓舞,我感到很高兴。但是希望你在后方努力学习。我在前线保证随时随地准备消灭敌人,小朋友请安心的学习吧!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字信箱 一七七零号六支队一营一连初良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人想找当年的“志愿军”
业主与开发商桌面“谈判”
老人不愿女儿伺候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