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莒县,那些回流的农民工
  • 2011年02月28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记者 鲁超国

    日照莒县拥有110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95.5万人,作为劳务输出大县,莒县曾经每年都对外输出20万人左右。从民工潮到民工荒,莒县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60后张现河:一个月挣几百元很知足

    元宵节过后,莒县的乡村基本上陷入了平静。

    “该留下的留下了,该出门的大部分都出门了。”几年前,莒县劳务输出办公室主任郭京禄可没有想到会出现抢夺农民工的情况。

    1992年,县里专门成立了劳务输出办公室,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当做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那时候,这里的主要工作是提着小包跑到青岛、烟台等沿海城市,去找企业,求着人家接受工人,有时候还会给企业交一些管理费,人家才肯收。”“那时候自己外出怕被坑被骗拿不到工钱,县里联系好了企业,定向输出,招工的时候报名的民工都排队,有一次一天来了300多个人,把院子里挤得满满的。”

    “出去打工一个月能挣几百元很知足,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安庄镇官家林村的张现河觉得那时的打工收入是一笔额外收入,可以补贴家用,给孩子挣个学费。年轻的小伙子们,希望挣钱回家盖房娶媳妇。

    张现河今年50岁了,他从1998年就走出家门,2007年回来,不再出去了。和他一块出去打工的村里的男人们大部分是卖苦力,“不怕脏不怕累,忍气吞声的”。在劳务市场等活,一个招工的过来,“呼啦”围上去一群,人多活少,大家相互抢活、压价。

    打零工的一般延续着“干完活给钱走人”的程序,张现河高中文化,在村里同龄人当中已经是高学历了,“很多人大字都不识一个,合同就是按个手印,上面写的啥很多人不知道”,刚开始他们甚至不知道啥是保险,什么是福利,只要干了活给工钱就可以了。但是,即使这样,有时候连这点最低要求都达不到。

    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莒县对外劳务输出一直在20万人左右。2008年,莒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发展到16.8万人,年可实现劳务收入13亿元以上,占往年农民纯收入的30.2%。主要集中在天津、大连、青岛等城市,其中在青岛务工人员达到8万多人。

    70后马庆翠: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

    正月初九,招贤镇36岁的马庆翠还想去青岛一家箱包厂上班,老

    公劝她留下,“家门口那么多厂子,干吗还往外跑?”

    17岁高中毕业后,马庆翠就去青岛打工了,每年春节后去青岛打工几乎成了一种惯性。

    刚开始去时她是一名牛奶包装工,一个月挣800多,在她看来已经非常高了。现在在一家箱包厂打工,每月挣2000多,她觉得非常低了,“以前的钱值钱,现在的钱不值钱啦。”

    婚后,马庆翠两口子都去青岛打工,有了孩子后她就把孩子扔给婆婆带。刚开始她老是想孩子,一个月回家一趟,后来,心疼来回60元路费,就回去的少了,想孩子了就拿出照片来亲亲。

    马庆翠一般工作都在12个小时以上,晚上回到出租屋睡觉,“就像个机器人。”

    “前两年,因为孩子没人管,学习不好,我老公先回来了,在家运输蔬菜。”马庆翠打探了一番,同村的一个人在当地的浩宇集团干纺织工人,“她给我说工资的时候我都不相信,一般都2000元以上,高的能拿3000多,而且不加班,一天8小时工作制。”马庆翠很懊悔没早点回来,她打算介绍老公也过来一起干。

    记者了解到,目前莒县大型企业集团有10个,其中的浩宇集团,2001年成立时还只是一个有一二百人的物流公司,现在发展成了跨行业的企业集团,拥有4000多名员工,其中80%以上都是吸收的当地农民工。

    “近几年,县及乡镇企业发展很快,消化了不少农民工,很多人在家门口就能把钱挣了,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消费水平比大城市低很多,连地里的农活也误不了。他们宁愿在家门口挣2000块钱,也不愿外出去挣那个3000块。”郭京禄说。

    在莒县一家饭店干服务员的张蕊,每月基本工资1300元,加上提成每月能拿到1700多,和当地公务员工资相差无几了。

    莒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也在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大棚、畜牧养殖等,一些年龄偏大的农民不愿再出门打工。安庄镇官家林村近1600人,每年外出务工人数有400多人。近年,村里建成葡萄大棚400个,一个占地1亩的大棚纯收入都在2.5万元以上,短短一年时间就能收回成本。今年春节过后,就有60多人不再外出打工,打算继续当农民。

    安庄镇高柳村村支部书记高贵久称,节后他们村也有40多人不再外出打工,打算在家建大棚,准备上蛋鸡养殖项目。

    “以前总觉得窝在家里挣不了钱,也没出息,老想着往外跑。如今,在家搞养殖一样能发家致富。”夏庄镇大略疃村村民闵凡栋,去年在威海一家企业打工,后来看到在家搞养殖也能挣大钱,他贷款2万元,加上打工积蓄,很快建起了养鸭大棚,

    每茬养鸭4000余只,每年纯收入在5万元左右,“这比打工强多了!”

    “人不可能打一辈子工。有很多农民工学到技术后回乡自己创业,这也是将来农民工发展的一条路子。”郭京禄说。

    据统计,截至2008年,莒县经在外务工人员引进的项目有60多个,回乡创办、领办的经济实体达到500多家,吸纳富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4万多人就业,带动当地3.2万农户走上致富路,另有近万名外出务工人员回乡从事高效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业。

    而近两年有多少劳务输出,莒县劳务输出办公室已经无法统计了,“现在很多外出务工人员已经不在我们这里填表了,我们每年招工也就5000多人,定向输出。”郭京禄称,现在很多企业给他们打电话要人,但招到工人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了。

    80后张淑惠:不给他们干了

    1988年出生的张淑惠过完春节后就没再返回到天津那个工厂。

    她在工厂里已经是一个管理80名工人的组长了,“太操心了”,她的工资比普通工人多了200元-400元岗位补助。

    这是一个拥有3000多人的电动车生产加工厂,工人大都是和张淑惠一样的年轻人。

    张淑惠在厂里干了两年,每天都加班,一天干15个小时以上是经常的事,这样的话,才能拿到近3000元工资。

    生产线一开,人就不能停下来,如果想上个厕所,就得让线长或组长过来临时帮忙。2010年“十一”厂里没给工人放假,“十一”过后,有一天早晨起来,张淑惠发现工友们都站在院子里,机器停着,经理让开工,没人听,也没人站出来与厂方谈条件。大家都不知道这次罢工是谁带的头,谁组织的,工人们用无声表示着不满和抗议。

    “其实大家早就想罢工了。董事长说我们这些人没文化,不应该拿那么高的工资,工资一下子下降了20%。”大家私下里用最恶毒的话骂老板,但是没人敢挑头反抗。

    开工之后,工资依然没涨,每一次发了工资,都会有10多个工友离开工厂。

    过完春节,张淑惠也辞职了。

    19岁的陈恩美长得恬静而柔弱,为了给母亲看病,她在青岛一家箱包厂工作,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感觉自己就像个机器”,干了一段时间之后,她觉得受不了这苦,于是辞职。

    担心工人辞职,工厂一般会压着工人一个月的工资。陈恩美一共被压着3000多元工钱,但春节后她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莒县,那些回流的农民工
倒逼机制带来的产业转型需要20年
谁为倒逼机制埋单?
青岛,那些闲置的生产线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