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舜井街宋代柱础昨“失而复得”
考古所报了案,建设单位称“误会”
  • 2011年03月03日 作者:
  • 【PDF版】

    考古专家认为,这段柱础应为宋代遗物,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本报记者 乔显佳 摄

    本报3月2日讯(记者 乔显佳 通讯员 张萌) 1日下午,正在施工中的舜井街一建筑工地发现一节宋代柱础,考古人员到现场勘查之后,该柱础竟一度“失而复得”,为此惊动警方。

    2日上午,记者在大明湖派出所见到前来报案的济南市考古所两位工作人员,他们正在做笔录。据一位工作人员说,这节柱础是1日下午发现的,考古所闻讯派他赶到现场,发现柱础处于一片正在土方作业的工地上,判定其为宋代遗物,体积较大,具有考古研究价值。

    2日一早,该考古人员再次来到现场,准备和施工单位谈考古发掘事宜。可是他们却发现,现场在继续施工,昨天出土的柱础却不见踪迹。他们立即拨打了110报警,随后有警察为他们做笔录,准备立案侦查。

    没想到,就在做笔录时,施工方打来电话称,柱础已找到,被弄到指挥部“保护了起来”。记者与考古人员赶到现场看到,该节柱础果然被放在了工程指挥部外,被一堆建筑渣土覆盖,不过此时已被人用铲子挖出来。

    对此,施工建设项目总协调王科长表示,柱础是现场施工工人发现的,经向工程相关领导汇报,考虑到工地处于闹市区,担心地下文物遗失,才拉回指挥部“保护起来”,并非有意藏匿地下文物。

    “就算是为了保护,这种做法也不符合规定,因为地下文物最好是就地保护、现场保护,一旦挪动将破坏其本身承载的原始信息。”济南市考古所一工作人员说道。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表示,舜井街一带地下遗存较多,位置特殊,北面有济南历史上地位重要的县西巷开元寺遗址,工地本身又处于声名显赫的“舜井”附近,因此呼吁建设单位,施工一定要遵纪守法,树立保护地下文物的意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充月票中奖2元,领奖得花4元
舜井街宋代柱础昨“失而复得”
BRT站台屏蔽门咋老开着?
商场冬装落寞退场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