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名胜古迹系列之八 7200平方米遗址、2100余件出土文物
大汶口:孕育几千年文明
  • 2011年03月03日 作者:
  • 【PDF版】

    ▲大汶口文化遗址立碑。

    彩陶豆复制品。

    ▲村民自筹资金建成遗址博物馆。

    文/片 本报记者 王颜

    在巍巍泰山南麓,沿104国道往南30公里处有一座古镇,这就是大汶口镇,而著名的大汶口遗址就位于大汶口镇西南和隔河相望的宁阳县堡头村西一带。

    大汶口遗址是大汶口文化的命名地,距今五千至七千年间,大汶口文化上承北辛文化,下接龙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期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演变的重要阶段。2月28日,记者来到这里,探寻她的故事。

    前后三次发掘,7200平方米遗址现身

    2月28日上午,记者来到了位于泰山南麓的大汶口镇。大汶口遗址就位于大汶口镇西南和隔河相望的宁阳县堡头村西一带,遗址发掘之后立石碑以加明示。如今,遗址周围是一片开阔的平地,种着大片的庄稼,只有一块镌刻着“大汶口遗址”几个大字的石碑矗立在田地间,告诉人们这里曾经孕育过中国古代几千年的文明。

    “大汶口遗址的发现纯属偶然,当时考古界并没有把关注点放在山东,而是聚集在中原地区。”大汶口镇文化站站长程勇告诉记者,1959年,为了配合京浦铁路复线工程,施工时在汶河南岸一带发现了很多陶器碎片。这些碎片看上去年代久远,专家很快认定这是新石器时代遗迹,专家对此进行了抢救性的首次发掘,发现了133座墓葬,出土了一批特征明显的随葬器物。这次发掘,曾一度引起了考古学界的普遍关注。“大汶口文化”命名的确立便是依据这批资料提出来的。

    1974年,为了配合泰安至兖州公路的修建工程,考古学家又对这片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这次出土了一批房基、灰坑、墓葬等遗迹,遗迹中丰富的陶、石、骨牙器等文化遗物,进一步丰富了该遗址中的早期大汶口文化和更早一些的文化遗存,为探索大汶口文化的渊源极其谱系的研究提供了一批新鲜资料。

    “第三次大规模的发掘是在1978年春秋两季。”程勇介绍说,经过前后三次发掘,发掘面积7200平方米,清理墓葬189座,出土随葬品2100余件。大汶口遗址是大汶口文化的命名地,1982年被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土文物,推翻中国文明西来说

    大汶口文化遗址博物馆馆长卢续超指着博物馆中陈列的各种石器说,遗址墓葬中,绝大多数都有发现的随葬品,其中有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其中石器、骨器的生产工具如石铲、镰刀等共万件文物,其中铲和镰的发现,说明了当时的农业基本上是铲耕、镰收,耕作条件和技术比过去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

    遗址的墓葬中,以陶器质地细腻坚硬、造型匀称优美、品种类型繁多而著称,并有了彩陶。“很难想象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我们的祖先居然能制造出如此工艺精美的物品。”卢续超指着代表当时彩陶制作水平的文物彩陶豆复制品说,因为这件物品的形状像是象形文字“豆”,所以把这件物品叫做彩陶豆。“上面的颜色并不是涂上的颜料,而是古代人把红、灰等石块磨成粉,涂在上面然后烧制而成。”卢续超介绍,这些工艺品表明,当时手工艺已经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可能是我国手工业最早发展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大汶口镇文化站站长程勇介绍,在18世纪西方学者曾预言“中国文明是西方迁移而来之说”,那时的中国封闭落后,无文物考证,但大汶口文化遗址中的随葬品揭示了原始社会解体、阶级社会产生的全过程,为研究我国父系氏族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事实证明,中国的古代文明要早于西方,推翻了中国文明西来之说。

    除此之外,遗址中的墓葬随葬品的差异可以表明私有财产出现了,氏族成员之间的贫富分化、氏族公社的公有制也遭到了破坏。

    自筹资金,村民建立博物馆

    采访中,程勇带着记者来到了距离遗址大约几百米远处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博物馆,这座博物馆是由今年已经83岁高龄的卢续超联合当地17名村民筹集资金而建。

    这座博物馆只有10间房屋,其中的8间展厅被划分成石器、陶器、房址、先民活动场景和墓葬等五个展厅,共展出各种文物上百件。展厅虽然不大,却布置得井然有序,文字介绍也简明准确,看得出老人的考古功夫和为此花费的心血。“这都是村民们从民间收集大汶口出土的大量石器、陶瓷、陶片等,加以鉴别、整理后,一一陈列布展,其中有不少是复制品。”之所以要筹建博物馆,博物馆馆长卢继超介绍说,1982年,大汶口遗址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大汶口文化的保护开发被搁浅。许多游人慕名前来参观,所能够看到的只有一块镌刻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别无其他,人们高兴而来,扫兴而去。

    为了不让大汶口历时几千年的史前文化沉寂于地下,老人决定在有生之年发动民间力量,为保护和开发大汶口文化,筹建了大汶口文化博物馆。

    在卢继超的努力下,2001年9月大汶口文化博物馆挂牌,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这个博物馆由起初的几件石器、陶器,发展到现在近百件文物,这其中有80%都是极具收藏价值的石器珍品。

    遗址成展示古文明窗口

    程勇介绍,大汶口文化遗址自发现以来,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03年,大汶口镇政府投资40万元对大汶河上的古石桥进行了整修和维护,积极推荐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升级。2006年12月,云亭山遗址被泰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山西会馆、古石桥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做好了各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保护范围、有保护组织、有保护标志碑、有记录档案的“四有”工作。2007年6月,市政府公布了文姜城遗址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各文物景点都竖立起了保护标志碑。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目前大汶口遗址已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文物保护规划项目库等。除此之外,大汶口文化遗址博物馆赫然出现在国家第一批考古遗址公园立项的名单中。

    程勇说,大汶口遗址的发现,揭开了中国文明的发展史,在考古学上填补了一项空白,也为中国的发展史填补了一项空白。目前,市、区、镇各级政府把大汶口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开发放到重要位置。在不久的将来,曾经辉煌灿烂的大汶口文化将会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汶口:孕育几千年文明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