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沙元森 每年两会都有热词涌现,今年也不例外,“官员财产申报”、“公车改革”等正成为各方议论的热点。这些话题其实很早之前就被提及过,只是热度不如现在,经过年复一年的关注和议论才不断升温,最终成为热词。 关于公务员申报财产,全国人大代表韩德云连续六年提议案,建议“对公务员财产申报问题立法”,而关于公车改革,全国人大代表叶青已经呼吁了15年。也正是因为这种持之以恒的韧劲,这些建议最终得到了越来越积极的回应。 六年来,相关机构对韩德云的议案年年有答复,年年有变化———从最初的“制定财产申报法条件尚不成熟”、“全面推行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尚存一定困难”,到“正在积极开展工作”,再到“适时向全国人大提出立法建议”,而中纪委最近的回复是“结合实际对制度设计进行了研究论证,并已经着手起草建议稿”。叶青期待的公车改革今年已经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这让人更加振奋。 冷门变热词,首先得益于民意的推动,代表委员的呼声必须契合民意,才会得到广泛的回应和支持,然后才能形成推动民主政治的动力。仍以公车为例,以前群众对于改革的迫切性并没有现在这样强烈,当城市交通拥堵、特权车与民争路日益严重时,如何尽快解决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就凸显出来。然后,一人呼,百人应,“公车改革”最终成为今年的热词。所以,两会热词都是文火炖出来的,而不是急火炒出来的。 议案提了六年只得到“着手起草建议稿”的回复结果,或许会有人感慨工作效率还有待于提高。但是对比一年比一年积极的回应,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人大制度在逐步完善,人民代表的权威也得到了逐步的树立和维护。如果每个代表委员都能在两会上对自己关注的问题“咬定青山不放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那么民主政治就会“增量”,民意上达的渠道就会更加通畅,在两会上解决民生难题的效率也会进一步提高。 建设高楼大厦需要一砖一瓦逐步添加,同样社会建设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持续积累,也是政治文明的持续积累,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人大代表以自己的执著表达了对民主政治的信心,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当前,群众的期待与要求有很多,有些正在解决当中,有些还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这都需要代表委员提前介入,为问题的最终解决寻找成熟时机。这个过程可能比较漫长,也可能会遇到各种挫折,对于代表委员来说,这也是一种磨合,唯有锲而不舍才是尽职尽责。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社会热点不断增多,每年两会上代表委员都经常谈论热点话题。而韩德云、叶青等人坚持“老调重弹”,得到了越来越强烈的共鸣,以民主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展示了成熟的民主技术。对社会公众来说,这也是一种民主观念的教育———对于民主,既要有热心,还要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