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餐具表面,看上去干净就行
本报记者到省城一家消毒餐具公司打工,所见所闻让人忧
  • 2011年03月07日 作者:
  • 【PDF版】

    文/片 本报记者

    公司应聘

    上岗不需要任何证件

    3月3日下午,记者按照老板规定的时间,前往位于省城二环南路一家消毒餐具销售服务中心应聘。但记者在附近转了几圈也没有看到“中心”的牌子,几经周折,直到发现一个临街小楼的楼下有两辆卡车,工人们正在往车上搬运成箱的包装好的餐具时,才找到这家“中心”。

    从临街小门进去,是一个很小的铺面。走进铺面后门,一阵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声随即而来。

    “中心”女老板见到记者后,先让记者在“厂区”看了看,熟悉一下情况。

    记者看到,该“中心”所在处是一个二层小楼的一楼,大约200平米的房间被一个玻璃隔成前后两个间,中间有门相通。屋子中间,摆放着一个巨大机器,轰轰作响,被告知是清洗、消毒一体机。30多名工人在屋里忙碌着,他们并未戴口罩,少数人戴着手套。

    当记者询问是否需要提交身份证、健康证以及填写什么表格时,老板的回答很干脆:“什么都不用,你觉得合适,过来就行。”

    4日,记者来到这家“中心”开始工作,老板仍然连记者的名字都没问,更未问记者的健康状况,直接就让记者做起洗碗以及刷筷子等工作。

    同事“传艺”

    碗碟看上去干净就行

    “餐具表面,一定要干净”,记者开始工作后,老板就一直在强调这句话。

    记者注意到,这家“服务中心”每天都会派车到城区酒店拉回那些用过的餐具,上午下午各一次。

    拉回成箱的碗碟首先被放进两个长宽约40厘米、盛满水和消毒剂的箱子,随后就被捞出,放进旁边机器进行清洗。清洗完之后,经过另一个“高温消毒”的机器,碗碟从机器出口出来,工人进行擦拭包装。

    记者看到,经过清洗及“高温消毒”后的碟子,仍然残存着污渍。“这个没事,你擦一下,看不出来就行了。”老板说。

    进行包装前,工人们直接用手拿着毛巾对碗碟进行擦拭,而他们在工作前,只是简单地洗了洗手,并未采取任何消毒措施,大多都未戴手套。

    “不是已经红外线消毒了吗,这样子再用手拿着擦,会不会又弄脏了啊。”记者问。旁边的工作人员白了一眼记者,“你管干净不干净啊,只要看上去干净就行了。”

    老板娘提醒

    筷子掉地上擦擦就是了

    从饭店运回的筷子,经过挑选,被放在一个塑料筐里。小筐里的筷子简单过一下水后,工人将其捞出,扔进一个盛消毒液和洗洁精的高温容器里。

    据记者观察,几箱筷子从里面洗过之后,容器里面的水已经很脏了。而这种“消毒清洁水”也仅仅每天上午、下午各换一次,万余双筷子就是这样清洗的。

    这些筷子并未经过所谓“远红外消毒”处理,直接被密封包装。

    “用红外线温度太高,筷子容易弯,只用消毒水消消毒就可以了。”一位工人这样说。

    而在包装之前,这些筷子还要用一条脏得几乎看不出原来颜色的毛巾擦拭,当记者拿过筷子的时候,残存的消毒水味扑面而来。

    在擦拭筷子的过程中,记者有时会看到残留在筷子上的些许饭粒、菜叶,甚至还有鱼刺。“这些沾筷子上的渣滓万一我们擦的时候没看到怎么办啊?”

    “那就随着包装包进去呗。”一名工作人员说。

    同时,毛巾在擦拭过程中,有时会掉到地上,工人们没有做任何处理,拿起来继续擦拭筷子。擦完之后,毛巾也是随手一扔。

    一次,一个工人在搬筷子的时候一不小心弄翻了一箱筷子,筷子上沾了些泥和脏水。当她抱起箱子准备要去洗的时候,老板娘看了看箱子说:“别浪费时间,擦擦直接包装就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餐具表面,看上去干净就行
一天能卖9000套
订货可以来看不行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