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校园记者”聆听写作良方
如何让文章写出新意成为百名孩子关注的话题
  • 2011年03月07日 作者:
  • 【PDF版】

    “校园记者”写作培训现场。

    一名“校园记者”在写作培训上认真听讲。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侯艳艳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陈琳

    本报泰安3月6日讯 5日,本报100名“校园记者”来到泰安市三里小学,参加本报组织的写作培训。

    5日下午2点,“校园记者”赶到泰安市三里小学。几名来自三里小学的“校园记者”第一次参加活动,他们主动做起了活动的指引员。“活动地点在4楼多媒体大厅,请跟我来。”记者看到,两名“校园记者”边引路边帮年龄小的孩子提水,累得满头大汗。

    下午2点半,写作培训正式开始,迎春学校的张秀银老师选定的主题为“如何写好作文”。张老师说,不管是新闻写作还是日常写作,都贵在一个“真”字。他以《一碗油盐饭》等几篇语言风格平实的文章举例,说明文章真实的重要性。“有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足以感动千万人。这些文章,大多是用平淡的字眼表达出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张老师说。

    记者在培训现场看到,本次活动还吸引了几名大龄“学员”。“校园记者”张睿行的爷爷奶奶都来到活动现场,认真听老师讲课。“虽然退休多年了,但我们对写作也很感兴趣,也是一次学习的好机会。”张先生说。

    “老师,文章标题应该怎么起呢?”“文章怎么写才更有新意呢?”写作培训的间隙,“校园记者”董笑雨准备好了问题。“我有时候自己起了作文题目,感到很满意,但老师却给我改成另一个题目,不知道为什么?”董笑雨以自己的一篇作文题目为例,向老师请教。

    写作培训结束后,“校园记者”董思睿拿着笔记走到台前,向老师请教。“我记了7页笔记呢。”董思睿说,今后她要多参加这样的活动,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校园记者”聆听写作良方
“如何写出新意”
从肥城赶来听课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