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旱之年带来的反思
  • 2011年03月25日 作者:
  • 【PDF版】

    水利设施普遍老化,投入应多倾斜农田水利

    连续近10年的风调雨顺,让济宁一些水利设施的问题没有暴露出来。一场大旱来临,水利设施老旧、渠系配套落后、山区饮水用水困难等问题凸显。

    记者通过走访了解,济宁不少水利工程和水利设施都兴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已服役数十年。受当时技术、施工、投资诸多条件限制,导致一些水利设施出现老化、损坏,一大批河闸、渠系、排灌站、塘坝等水利设施存在超期服役、故障多、出水不足、效率低等问题,在履行功能和使命时已经大打折扣。同时,一些中小型河道堤防破坏严重,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运行,河床严重淤积,堤防破损严重,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大汛大旱的抗灾能力减弱。

    近几年,中央和省、市财政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虽然有所增加,但相对于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的现状,投入仍显不足。尤其是一些县区和乡镇,受地方财力的制约,上级扶持资金下达后,配套资金难以落实,自己出钱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更是困难重重。从根本上来说,除了一些补贴资金向重点水利工程及水利设施倾斜之外,还应向一些重点农业县、乡镇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进行倾斜,加大资金的补贴力度。

    基层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管理机制还需理顺 

    由于历史原因,基层水利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也成了制约小型水利农田设施有管理的一道瓶颈。记者在一些乡镇采访时了解到,很多基层的水利技术人员并不是隶属于当地水利部门管理的,编制而是在当地乡镇,并且每个乡镇的水利站人手极少,几个技术人员往往要负责整个乡镇的所有水利设施建设及管理,有时还要身兼其他职务,根本忙不过来。

    同时,原有的一些基层排灌站及水利设施的管理机构由于资金无法保障,多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也已经不存在了,因此,很多这种农田水利设施常年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后来,一些塘坝、小水库及末端渠道本着“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归为村集体管理,水利设施的运行情况就直接跟当地村集体的经济实力直接相关,而一些地处偏僻、较为贫穷的村子,在平时风调雨顺时,根本就没钱投到农田水利设施上来。

    要想改变农田基础水利设施老旧、管护不利的现状,必须要捋顺基层水利管理体系,探索创新市场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管护机制,加强新老项目区的管理维护,让一些社会资金投资水利,并通过财政补贴及有偿用水,确保发挥效益。

    资源性缺水无法回避,还应加强节水

    虽然济宁市地跨黄淮两大流域,处在南四湖流域的最下游,境内水网密布,但面对日趋严峻的水资源供求形势和国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还存在不少困难和差距。

    济宁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95毫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608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属于水资源相对缺乏地区。一般年份虽然不缺水,但干旱年份缺水达4-7亿立方米,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

    在这种形势下,农民浇灌田地时用水效率仍十分低下,大量的水在田间渠系被渗漏及挥发,大水漫灌令人痛心。因此,一方面要做好水渠的衬砌,防止跑水漏水,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和射频卡控制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节水灌溉设施配套,扩大节水灌溉农田面积。同时,办好农民节水协会,落实好小农水设施承包到户、责任到人。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旱倒逼尽快完善抗旱长效机制
时刻准备着, 做好连续抗旱
大旱之年带来的反思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