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烟台市博物馆新馆开放在即,两个大型遗址标本已入驻
开馆后,市民可免费参观
  • 2011年04月12日 作者:
  • 【PDF版】

    ▲乾隆御题白玉瓶

    ▲唐寅灌木丛篁图

    本报记者侯文强 实习生 李晓慧 李建华

    市民几多期盼,烟台市博物馆开馆日期终于临近了。记者11日探访博物馆新馆发现,已经有两个大型遗址标本搬进博物馆,投资360万元的安防系统也将开始投入建设,为我市珍贵文物的展出保驾护航。

    专家讲述“贝丘文化”,这块高1米7,宽60厘米,距今5000年左右的土层中,按照年代前后,堆积着大量贝

    壳、古陶碎片等珍贵文物,在国内是非常少见的。本报记者赵金阳 实习生 许晓龙 摄

    工程进度>>俩大型土质标本搬进博物馆

    烟台市博物馆开馆日期终于临近,已经有两个大型遗址标本搬进博物馆。11日中午,记者从侧门走进烟台市博物馆新馆,首先在“史前初曙”展览部分看到了一个“大土块”。“大土块”全由贝壳组成,密密麻麻的堆积在一起,长高宽都在两米以上。

    “这是一个大型的地层标本,是由祖先们吃剩下的贝壳堆积而成的,博物馆将其专门从福山区邱家庄遗址整体搬迁过来。”烟台市博物馆王金定介绍说,在距今7000-4500年前,烟台地区的先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贝丘文化,至今沿海岸线,留有许多由先民吃剩的海产贝类堆积的“贝丘”遗址。

    记者慢慢走到了距今3500-3900年的“半岛岳石村”展览部分,看到有工作人员正在给一个陶窑打“点滴”。陶窑占地较广,方圆四米左右占据了一个专属的独立展区,上方有五个吊瓶挂在木杆上,一滴一滴的向窑壁内输送药水。

    “我们正在给陶窑输送化学工料进行加固。”王金定指着这些吊瓶说,陶窑重量有3吨多,为了从照格庄挖回来,博物馆专门请了专家加班加点的在工地上挖掘,但是但由于年代久远,再加上搬运过程中的磕碰,陶窑身上出现了很多裂缝,为了完整的将陶窑展现给市民,博物馆给陶窑打上了点滴。

    安全防护>>斥资360万元不留死角

    如果想在夜间进入烟台市博物馆偷盗文物,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先,面对的是240多个探头,还要避开数十名保安人员,破坏掉具有报警装置的防暴玻璃才行。烟台市新博物馆决定斥资360万元打造安防系统,原先预算约105万元的方案被推翻,烟台市博物馆安全防范不差钱。

    在新馆外围、屋顶、公共区域和库房,我市博物馆将安装130多个摄像头和110个双监探头,双监探头可以通过红外线和声音监测是否有人通过。在每个展示区上方,都会有一个摄像头监控,不留死角。

    存放珍贵文物的库房更是需要再经过三道关才能进入。把守烟台市博物馆库房第一道关的是掌纹仪,然后要持工作卡刷门禁系统记录进出时间。第三道关最重要,需要输入三个同时生效的密码才能进入库房。王金定说,博物馆一共设置了4个密码,其中保管部掌握两个、保卫掌握一个、分管领导掌握一个。

    参观流程>>进门先拿票,安检赛机场

    烟台市博物馆新馆开馆后,市民如何进行参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说,市民进门后首先要凭身份证或其它有效证件领取参观票。“这些票是免费的,但博物馆免费但不免票,市民需要持票进入参观。”

    领到票后,市民需要把随身携带的提包进行存放。工作人员表示,博物馆并不允许市民携包进入,不过如果有特殊原因,可以在工作人员检查后带包入场。

    最后市民还需要经过一道安检关,博物馆工作人员会用仪器对市民全身进行检查,不能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被确认安全才能进入。“这些安检措施是仿照机场建设的。”

    进入博物馆的市民可以到讲解员咨询服务台选择服务,也可以按照大厅内的流程图自行参观,依次参观东夷文明、周代古国、海防要地、烟台开埠、抗日战争和烟台解放等展览后,再回到进入时的大厅,并可从此出门取包。

    镇馆之宝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锦湖轮胎烟台设10处召回点
开馆后,市民可免费参观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