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药价频降,为啥市民“没感觉”
记者调查:看病贵,并不完全是药价高造成的
  • 2011年04月12日 作者:
  • 【PDF版】

    4月15日起,山东省将调低部分药品最高零售价格,这次药品降价的范围是列入省定价药品目录内的非处方类药品,涉及142个品种、171个剂型规格,平均降价幅度为17.4%。据估算,此次降价每年可减轻患者药费负担约1.8亿元。

    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多次公布药品降价消息及目录。3月28日,国家发改委曾调整了162个品种药品的价格。药品频繁降价,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但许多市民反映:“药价频降,为何在看病时感受不到呢?”

    原因一很多药市场价已低于最高限价

    “最近药价又降了?看病买药时,咋就是感觉不到呢?”11日上午,在临沂市中医医院门诊大厅里,说起药品再次降价,正准备去拿药的市民孙先生直摇头。

    “早在几年前,医院的头孢曲松钠价格每支也不到2元,但当时的最高限价却定在了10元/支,后来定到了6元,但直到最近这一次头孢曲松钠的价格才降到1.6元/支,”市中医医院药剂科主任张诚说,这样调价就不免给人“空调”的感觉。

    市区康源医药公司经理白文梅表示,目前,市场上很多常规品种的价格已经在接近“底价”,没有哪家药店敢死抱着“高价”,就药店来说,很多品规的市场价格已经远远低于国家最高限价。

    在采访中,不少医院对国家调整药价并不“敏感”,市中医医院药剂科主任张诚表示,目前各级医院药品价格都是以招标价为基准,药品招进来之后加成15%销售,如果加成后价格高于国家最高限价时,则按国家最高限价销售。而低于最高限价则只能加成15%销售。

    “发改委调整药品价格,对于医院来说影响很小,涉及的调价的1300个剂型规格的药品,需要调价的只有60多个。”张诚说,因此,一般来说长期用药的人可能对调价的药品感觉明显,短期用药的人很难感觉得到。

    原因二单独定价的药品仍很贵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此次调价所涉及的药品中,一些价格一直坚挺的中外合资生产的药品价格开始“松动”。

    记者从市中医医院药剂科拿到的关于药品价格调整的目录上看到,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阿托伐他汀钙片降价后的价格为53.9元,而降价前销售价格为56.2元;而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西司他丁钠降价后为182元,而降价前为207.6元。

    “在几次药品价格调整中,不少药品的价格一直在降,但是对于不少单独定价的药品,包括中外合资企业生产的药品的价格变化并不大。但是,此次调价,一些中外合资企业的药品价格开始降低。”市中医医院的药剂科主任张诚说。

    但是,与很多本土品牌的药品比起来,这些中外合资企业生产的药品降价幅度有限,而此次降价不仅对进口药和国产药做了一定区分,对部分“好药”还做了单独定价,如青霉素V片剂,在发改委的调价中,一般的企业生产的规格为80万单位的青霉素V片剂,每盒最高零售价为4.3元;而华北制药生产的同规格药品,最高零售指导价是9.6元。

    张诚认为,单独定价的药品仍然很贵,中外合资的药品降价幅度有限,使得市民对于药品降价感觉不明显。“毕竟,对于病人来说,还是希望用一些好一点的药品,尽快恢复健康。”张诚说。

    原因三

    解决“看病贵”,不能只盯着

    药价高低不放

    在采访中,沂州路一家社区医院的负责人刘存堂认为,解决“看病贵”,不能只盯着药价高低不放。看病贵,其实并不完全是药价高造成的。

    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给记者举了个例子,以拿药为例,治疗感冒可以只开十几元钱的药,而也可以开100多元的药。听起来这好像是药价贵,实际上却是个处方的问题。“即便药品价格降了,但是以前医生开便宜的药,但现在开高价药。因此患者也很难感觉到实惠。”这位医生说。

    有关专家曾指出,看病费用支出并不在药价上,乱开药方、重复检查、过度医疗,完全抵消了药品价格下降的空间。而长期以来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局面不扭转,百姓对药品降价的实际感受并不明显。

    对此,市卫生局的有关人士认为,药价降低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医疗费用的过快上涨起到缓解作用,但要真正解决看病贵,除了进一步提高居民医疗保障的范围和比例外,更重要的还是要改革,从体制上进行新的探索,否则即使再降价多少次,老百姓也感觉不到实惠。

    本报记者 周广聪

    延伸  

    药品会不会“降价死”?

    各方反应不一

    “以前的时候,一些药品在降价之后,在市场上就买不到了,这次降价之后,会不会也出现这种情况。”不少市民担心,在以往药品降价过程中,一降价就导致廉价药消失的情况。

    市区一家药店采购部经理曹艳称,“降价死”的现象可能性很小,大部分单独定价的药品在该药店销售价早已经低于最高限价,“对于药店来说,药品零售价下调,供货价也要相应下调。对于部分需要降低价格的药品,我们已经与厂家协商,大部分厂商已经调低了进价。”曹艳说。

    对于这种说法,张诚回答说,此次降价后,一些降价的药品立即退出市场的情况基本不存在,“这次调整的药品都是常用品种,以中医院来说,涉及调价的涉及60多个品规,所占的比例很小,而其中很多药品的销售价格低于最高限价。”

    然而,临沂药监部门的有关人士却表示,市民的担忧不无道理,以往药品降价的时候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但只能是个例。“这种情况可能会出现在一些并不常用的药品上,对于常用药,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也不能排除极少数药品因为成本增加,生产企业难以继续维持而停止生产的可能性。”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饮白开水 不喝“垃圾茶”
药价频降,为啥市民“没感觉”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