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复员军人,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声情并茂地给记者讲述了他在朝鲜战场上的战斗故事。讲着讲着,这位86岁高龄的老人落泪了。
这位老人叫朱鸿臣,1925年8月9日出生在临沂市南坊街道办事处前明坡村,1949年参军入伍,是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机枪班的班长,1951年,随部队入朝参战,1952年,在朝鲜战场上光荣入党。
刚开始采访朱鸿臣时,他告诉记者,他就是一名普通的老军人,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立下什么赫赫战功。当记者拿着老人的退伍军人证书询问朝鲜战场的事情时,老人说:“我和罗盛教是战友。”
谈起罗盛教,朱鸿臣如数家珍———罗盛教是湖南人,1950年入伍,1951年6月编入自己所在的某部侦察班当文书。当时,朱鸿臣在机枪班任副班长。据朱鸿臣回忆,罗盛教性格特别活泼开朗,人也爱说爱笑。提起罗盛教救人献身的事,朱老更是历历在目。1951年1月2日,罗盛教与战友到泥栎河河边寻找两枚不响的手榴弹,想用它来做教练弹。忽然听到有人大声呼救,他连衣服都没顾上脱就跳到河里救人。最后朝鲜少年崔莹得救了,罗盛教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安葬罗盛教的那天,朝鲜代表宣读了金日成主席签署的将罗盛教加入朝鲜国籍的决定,金日成主席并亲自题写罗盛教纪念碑。那天,追悼会正在进行,敌军派来了20多架战机进行轰炸,朱鸿臣举起机枪向敌机扫射,一颗炸弹在朱鸿臣的身边响了,朱鸿臣的帽子被炸飞了,旁边一个战士的眼和手被炸伤了,但他们仍坚持战斗。就这样,这场战斗一直持续了两天。
1955年,服役6年的朱鸿臣从部队复员,回到前明坡村任村长。
文/记者 张建峰
片/记者 廖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