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茶余饭后在抱怨现在市场上什么都涨价,就连白菜都快吃不起了的时候,也许你会责怪说,都是那囤菜的菜贩子给“闹”的。可这下50岁的杨申军算是折大了———囤了200吨白菜,赔了27万多元。细细想来,他无非也只是这次囤白菜折大了的羊群中的一个个体(本报4月14日C05版曾报道)。
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说去年囤白菜的菜贩子们囤对了,今年白菜高价,那如今为高价白菜买单的肯定是咱们普通老百姓了。去年韩国的“泡菜危机”确确实实让不少菜贩子鼓足了腰包。记者认为,菜贩子想投资贩菜赚钱,无可厚非,能顺势而为、理性投资,并有所斩获,更是件好事,问题在于他们犯了市场投资之大忌———盲目地跟风炒作。
看到别人囤白菜赚钱了,自己也跟着去囤。实际上,蜂拥入市、盲目跟风炒作几乎都是与“见钱眼开”或“见利忘义”等联系在一起的。记者认为,不管是“蒜”你狠还是“豆”你玩,但凡盲目投资炒作的始作俑者,往往心里装的只有自己。
要知道,市场投资从来就是一项集聚了喜、怒、哀、乐等多种非理性情绪的活动,并且极易通过交流相互传染,彼此诱发甚至放大内心的贪欲。提防“羊群效应”不是口头禅,盲目跟风、借机“杀入”也许后悔的只有自己。
■本报记者 张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