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17地市-论坛-播客 -微博-拍客-泉城资讯-全媒体-晚报电子版-晚报数字报-生活日报-鲁南商报-邮箱-wap网站-专题-图片
 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烙铁作画笔的梁山好汉
七旬老者王茂军情迷烙铁画,“一百单八将”醉倒看画人
  • 2011年04月15日 作者:
  • 【PDF版】

    王茂君在创作烙铁画。

    文/片 本报记者 岳茵茵 本报通讯员 李继保

    王茂君的部分水浒人物画 

    焊工手中的烙铁,木匠眼中的五合板,在今年已71岁的王茂君老人手中成了笔和纸。烙铁下,深入浅出的茶色印痕,浑然天成地描绘出气势如虹的山水,丝丝入扣的人物。这一位土生土长的梁山人,历时两年,用自己手中的烙铁绘制了一套《水浒》人物,醉倒了无数梁山人。

    结缘 烙铁画一眼入心

    王茂君,原梁山县文化馆馆长, 2000年退休。

    1978年的一天,学国画的王茂君偶然在一本书中发现了“烙铁画”这一画种。用烙铁当画笔,在木板上烫出画来。他一下子就被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所吸引,沉醉其中一发而不可收。

    没有专业的绘画烙铁,他就买来焊工用的电烙铁自己改造成大、中、小三种型号的“画笔”。刚开始在三合板上“画”,经常把板子烙透。没有老师指导,他就自己总结经验。烙铁的热度,手腕力度,作画技巧,甚至是细小的笔触,足以让当时的他琢磨上半天。 

    王茂君老人经常去建材市场上一呆就是一天。“选择木板很重要,三合板太薄,只能用五合板。要选表面光滑的板子,这样才不影响作画。”王茂君说,他是一个画匠,画由心生,心手相应才能让观者怦然入心。

    创作 “一百单八将”横空出世 

    2008年,王茂君应朋友之邀给予《水浒》有关的书籍配图。由此开始,他耗时两年创作完成一套匠心独具的水浒一百单八将的烙铁画。 

    在创作初期,他又熟读了几遍《水浒传》,寻找创作灵感,试图做到与众不同。在众多描绘武松的图画中,多以武松打虎为题。而王茂君却把武松喝完酒准备上路时的一个瞬间展现在画面上。再比如鲁智深,多以倒拔垂杨柳为题作画,王茂君抓住的却是鲁智深在野猪林救林冲时躲在树丛中伺机出手搭救的场景。

    王茂君老人用写意的手法在木板上挥洒着他对英雄的理解。比起国画中的《水浒》人物,烙铁画中的梁山好汉们更加奔放,粗犷的衣衫表现人物的气概,细微的五官传递好汉的真情。老人说,画是有生命的,读懂它的人才能领会其中的意味。 

    在一整套的《水浒》人物中,王茂君老人只用了红、白、三青三种颜色。他说,木板本身就是一种颜色,深浅不一的印痕就是黑白灰,颜色多了反而使画面变腻。梁山好汉不需要太多的修饰,他们本身就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归隐 安贫乐道埋头创作

    解甲归田的王茂君老人,住在梁山县韩岗镇油坊村老家。堂屋就是他的画室,一张连椅当画架,一块青砖做笔架,老人坐在马扎上创作出一幅幅引人入胜的作品。王茂君老人说,他与朋友合作的那本关于《水浒》的书籍还在“路上”。据老人说,这套人物画像目前由他的挚友暂且保管。凡听说过这套人物画像的人,都想先睹为快。见过画的人,都被一幅幅精彩的画面“醉倒”。 

    2010年,有位河南的商人想出重金买下整套人物,被老人当即谢绝。“情投意合的朋友,我愿意作为礼物送给他,对于不和脾气的人,千金不卖。”老人说道,他在这套人物的每幅画上都画有一个“義”,这也是他性格的写照。尽管王茂君老人至今生活贫寒,仍旧保持着这种情操。 

    老人说,身为梁山人的他想在有生之年多创作几幅与《水浒》有关的画。当下他正在筹备一幅十米长的烙铁画《逼上梁山》。他想让更多的人在画面上了解梁山人心目中的梁山好汉,“梁山人心中的梁山好汉,不是劫匪,不是‘妖魔鬼怪’,是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老人说,《水浒》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独特的时代背景,把人物和背景相结合,让他传神,画也就“活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烙铁作画笔的梁山好汉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