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17地市-论坛-播客 -微博-拍客-泉城资讯-全媒体-晚报电子版-晚报数字报-生活日报-鲁南商报-邮箱-wap网站-专题-图片
 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济宁城外有个寺堌堆
  • 2011年04月15日 作者:
  • 【PDF版】

    赶庙会走累了的人们在寺堌堆上的古槐树旁休息。 本报记者 晋森 摄

    本报记者 黄广华 晋森

    出济宁城往西南约8公里,位于市中区唐口镇寺下郝村,有一座千年古刹遗址———寺堌堆遗址。相传春秋时期古邿(shī)国国君曾经埋葬在这里,以后的千百年里,后人都认为这是块风水宝地,陆续有人死后埋在这里,层层叠叠,几百年后这里竟然在平地上挺起一座“堌堆”。唐朝贞观年间,这里曾建起一座规模宏大的寺庙———大觉禅寺,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为的破坏,如今在寺堌堆遗址只保留着一座碑文和一棵千年古树,而古老的寺堌堆二月庙会却一直延续至今,长盛不衰。

    因庙而起的寺堌堆古会

    都知道有个寺堌堆,那儿每年阴历的二月份都有一个古会,但大多数人对寺堌堆的来历却知之甚少。“走过南,闯过北,赶过二年寺堌堆”,这句名谚在寺堌堆周边流传甚广,这也反应出寺堌堆古庙会影响之大。

    记者印象中,那儿只是一大堆土,上面似乎有几间东倒西歪的寺庙,门前有一株不知有多大岁数的古树,旁边好像还有一口古钟……每年春节,内蒙古、东北三省的牲口贩子,吃完大年初一的饺子,就撵着成群成群的牛马往这儿赶,来到这里,正好是二月会开张的时候。因而,这儿成了鲁豫苏皖沿边四省著名的骡马大市。

    一进古会,满眼的临时帐篷和前来赶会的人,被人们踢踏起来的尘土与两旁棚子里飘出的饭菜香掺和在一起,直往鼻子里钻。大街小巷边满是摆放整齐的日用品和农具:刀剪斧锤,绳棍钩带,耧耙杈子扬场锨。个别小巷里还挤满了看相、算卦、看阴阳宅基的人,在人堆里窃窃私语,一派神秘兮兮的样子。道路两旁生意人搭起来的临时帐篷一眼望不到头,一直延伸到寺堌堆脚下打了个弯又向东西两侧弯去。

    记者加入这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被人流“挟持”着,即使不想走也被挤着往前挪动,就这样走走停停一直走到了寺堌堆。驻足望去,那棵历经千年的古槐还在,从已经完全枯空的、只剩下半个空壳支撑的树干中,又萌发出了一棵也已经有小水桶般粗细的新树,枝头上还零星地挂着一些干巴巴的槐米。寺庙已经不见了,古钟也无影无踪。寺堌堆上只是一片后建的破旧的砖房和同样破烂不堪的院墙。

    围着寺堌堆转着看来,发现寺堌堆上的土全是黑褐色的沙土,与寺堌堆周围的黄土截然不同———那是黄河泛滥时留下的遗物。在寺堌堆四周高直的断面上,时而可见石板叠砌的石棺。据说,那都是隋唐时期的古墓,但并未见文献记载,因而不敢轻信。但看过之后,却顿有岁月如流、沧海桑田的感觉。当年隆重的丧礼都随岁月变成云烟消散,空留下石棺却无人凭吊,让人不免慨叹之余,又平添了一丝凄楚。从铁门走进小院,最触目动心的,便是院中依然还在的古碑,让人依稀感觉到一丝古意。

    然而,就在这个土台子上,除了卖彩票和玩套圈等生意外,记者看到还有“水上项目”———在土台上搭起了一个二十几平米的水池,上面是坐着充气船游戏的儿童。在这么高的土台上还搭起这样一个水池,着实让人感到意外。然而,更让人意外的还在后面,在离水池往东约300米的地方,竟然还搭起了一个类似蹦极装置的上下晃动的娱乐设施,这些不易安装的设备,如今竟都搬到了寺堌堆庙会上,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寺堌堆庙会的热闹与繁华。

    站在寺堌堆前,古槐树下,看周围熙熙攘攘的赶会之人,听着寺堌堆上的小院里那喧嚣不止的声响———知道那儿正在举行斗羊比赛……“人虽然不少,但和30年前比起来,规模已经小多了。”寺下郝村76岁的老人王悦诚是村里有文化的“老先生”,自小就在寺下郝村长大,见证了寺堌堆庙会的古往兴衰,关于寺堌堆庙会曾经的繁华,他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庙会鼎盛时家家是旅馆

    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中后期,处于鼎盛时期的寺堌堆古会交易场地就有200余亩。当时的寺堌堆古会按照种类分为好几个交易市:木料市、骡马市、日用百货市、农具市以及饮食娱乐等市场。

    “那时汽车、拖拉机少,机械化程度低,所以,牲口非常重要。”王悦诚老人边说边指着寺堌堆南面的一大片空地告诉记者,当时这片空地上全是交易的牲口,主要是马、骡子等牲畜,这就是寺堌堆古会有名的“骡马大会”。这些卖牲口的买卖人大多从张家口、东北关外等地赶来,过了正月十五这些买卖人就往寺堌堆赶。他们成群结队,备好草料后便相继出发,行程几千里,千里迢迢地来到这里就为了能卖个好价钱多赚一些钱。“他们这些人对牲口非常好,宁肯自己苦点也要照顾好牲口,牲口个头都这么大,主要是胶东人过来买。”王悦诚老人比划着向记者介绍。

    全国各地来了这么多人都参加寺堌堆庙会,要吃饭、住宿,于是,寺堌堆周围的村庄家家都成了旅馆,村民也忙活了起来,为牲口准备草料,让这些生意人住宿,自己也顺便赚点零花钱。寺堌堆庙会另一处比较繁忙的就是木材市。当时的人们都想死后弄一副好寿材,所以,外地的商人都拉着上等的木料来到寺堌堆庙会。“这些木材真是好啊,但都太沉了,他们一路运来吃了非常多的苦。”王悦诚老人至今记忆犹新。

    “寺堌堆庙会何时兴起,为什么这里会有如此大规模的一个庙会?”记者提出这个问题后,王悦诚老人神秘地一笑,“寺堌堆庙会何时兴起的,我也不知道。小时候,我问过爷爷同样的问题,但我爷爷也不知道何时有的这个庙会,我爷爷的爷爷恐怕也不知道这个庙会到底何时开始的,太古老了。”但寺堌堆庙会却是因庙而起是不容置疑的,正因为有了寺堌堆上面的大觉禅寺,才有了后来的寺堌堆庙会。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觉禅寺已经湮灭,而庙会却一直存续到现在。

    随时间湮灭的大觉禅寺

    寺堌堆庙会因庙而起,没有了庙,庙会则失去了灵性。寺堌堆上那棵历经千年的古槐又长出了一棵已有小水桶般粗细的新树,上面系着很多红布。也许,这代表着百姓一种心里的寄托和祈福。

    “大觉禅寺占地30多亩,是非常宏伟的寺庙。”王悦诚老人用惋惜的语气告诉记者,这座寺庙和济宁城内的铁塔寺属于同时期建造,后来,在明朝崇祯年间和清朝乾隆年间大觉禅寺曾被修葺。大觉禅寺庙里常住着4名僧人,最多时曾住过7名僧人,后来,寺庙遭到破坏,都被拆除。大觉禅寺最后一名主持法号性宽,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圆寂,时年80余岁。

    王悦诚老人和村党支部书记郝家久站在寺堌堆大觉禅寺遗址上,向记者介绍,大觉禅寺刚进正门有一个殿叫做天王殿,往北就是大觉禅寺的正殿———大雄宝殿。宝殿的东面殿是关帝殿,西边的殿则是拜佛社。正殿东面相连的是一个小花园,而西面相连的则是钟鼓楼,里面有一口大钟,现存放于济宁博物馆。这前三殿和钟鼓楼共同构成了前殿。而后殿则主要是由藏经楼、僧侣住房、香客住房等部分构成。整个大觉禅寺占地30多亩。

    郝家久表示,前几年,村民集资对寺堌堆南面两侧的道路和石阶进行了简单的修葺和加固,但没有更多的资金把这些庙宇重新修复起来。目前,大觉禅寺的修复报告已经提交给了文物局。或许不久的将来,在寺堌堆上又将重新耸立起大觉禅寺这座古庙。到那时,寺堌堆庙会才是名副其实的“庙会”。

放大 缩小 默认
济宁城外有个寺堌堆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