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商海摸爬滚打21年,王恩玉谈起生意经:
用独到眼光捕捉品牌的力量
  • 2011年04月18日 作者:
  • 【PDF版】

    王恩玉

    说起自己21年的拼搏,王恩玉感触颇深:“21年来,我换了4个市场,跑了几十万里的长途,市场就像我的家,我们都是她的孩子,年轻时候的我曾恨过市场,因为市场的频繁变迁阻碍过我的发展,但事实证明,市场的变迁是大势所趋,现在她又促成了我的发展。在市场的怀抱里,我倍感亲切感。”

    21岁入行,马路上拦车运货

    王恩玉涉足箱包业已经有21年了,这个44岁的女人把箱包买卖做得风生水起,11年前就做起了两大名牌的省级代理,现在,她给全省40多家商场供货。

    王恩玉生于1967年,临沂市兰山区人。

    1989年,22岁的王恩玉从企业辞职。由于有个好朋友当时在沂隆百货市场(俗称“大棚底”)做小百货生意,受朋友的影响,1990年春节过后,王恩玉和丈夫也在大棚底租了一个水泥台,做起了杂牌子箱包批发生意。年轻的王恩玉坚信,只要小两口努力,一定比在厂里上班挣钱多。

    当时,全市只有这一个大棚市场,所有的百货都是在这个大棚底的水泥台。王恩玉的箱包就摆在水泥台上,后边是个铁橱子,整个大棚底只有五六家做箱包生意的。市场平时人很少,只有在逢集时人才多点儿,王恩玉回忆说:“当年三八逢小集,四九逢大集,平时不逢集的时候人很少,大集的时候人多,生意就会好一些,但我们每天都是要出摊的。”

    由于当时物流业尚未起步,进货是最麻烦一件事。王恩玉说,那时候她和丈夫一般是谁有空谁就去河北进货。

    “我都是从临沂坐10几个小时的汽车到河北,进完货之后,再站在河北的大路边等车,遇到往南走的货车就拦住,问问是不是经过临沂,如果车辆碰巧经过临沂,我搭货车回来。当时大概两周就去一趟河北,一次就是几千块钱的货,每次都要这样在路上拦车运货。”说起当时进货的情景,王恩玉对记者说,“那年我的孩子才1岁多,我一走就是好几天,孩子整天哭着喊着找妈妈。”

    两度搬迁,一度找不到方向

    1992年,王恩玉的摊位搬家了,搬到了现在的温州服装城的市场内。当时的大棚底因拆迁重盖,原来的摊位都砸了,市场对现有的小商品进行分行分类,鞋、布匹、箱包等类的摊位都被划到了现在的温州服装城市场内。仍是大棚底、水泥台,王恩玉继续着自己的箱包批发零售。

    “创业以来最艰难的日子就是1992年改造市场时,我好不容易在大棚底的固定客户全都找不到了,刚搬进温州那个市场,顾客又特别少,有时候好几天都卖不了一个包,压货很多,之前两年的努力都白费了。那时候我心里恨死市场了,总有种居无定所的感觉,都有过不干的念头。”王恩玉对记者说。

    1993年,位于现在羊毛衫市场旁边的老箱包市场建起来了,王恩玉欢天喜地地搬到了这个箱包市场。终于脱离了水泥台的摆摊生活,王恩玉这次的摊位显然正式得多。她租了两节1米半长的玻璃柜台,后边还有两节木头货架。看着崭新明亮的玻璃柜台,王恩玉心里乐开了花。回忆起当时的心情,王恩玉仍然记忆犹新:“当时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终于彻底地和原来的水泥台、铁橱子说拜拜了,那时候我就想一定要好好干,赚大钱,再也不过居无定所的日子。”

    要做名牌,发现箱包里的商机

    1993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品牌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精明的王恩玉很快就发现了隐藏于其中的商机。

    “当时,很多来批发箱包的零售商都跟我反映,说现在顾客都想喜欢商场里的‘名牌’,而名牌的箱包不仅质量有保证,售后也比杂牌的要好。”乍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王恩玉的小算盘打了起来:杂牌箱包生意虽可以盈利,但毕竟质量不能保证,连续出几个质量不好的箱包对自己的信誉影响就会很大,况且光做杂牌充其量一辈子也只是个小商贩而已。

    想通了这个节,王恩玉经过多方考察,王恩玉最后选择了万里马这个品牌,这个品牌的箱包在当时商场里的销量也很好。考察好了,王恩玉就跑到广州去进货。那时候还没有临沂直达广州的火车,王恩玉每次都要在中途倒好几次火车才能到广州,去一次光坐火车就要几天几夜,进货基本上一个月就得去一次。除了代理名牌品牌,王恩玉那时候仍然批发其他的杂牌箱包。

    借力市场,从杂货商到总代理

    2000年,更加专业的华丰箱包市场建成,市场还专门为商户配备了提升机,可以把货物用提升机直接运到楼上的仓库。看到市场这么好的条件,王恩玉投资买下了沿街的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沿街房,开始了自己省级总代理生涯。

    现在的王恩玉,再也不用每月天南海北地到处进货了。“我们省级代理商都是每个季度去厂家开一次订货会,通过订货会上的订单,发达的物流就会把货物送到店门口。”王恩玉说,由于名牌本身的品牌效应,加上自己独特的选货眼光,很多顾客都慕名前来,店里产品销量一直不错。

    转眼又是11年过去了,王恩玉的生意已经走上正常轨道,她现在每天早上8点准时到店里上班,下午5点下班。从杂牌箱包批发户发展到两大名牌的省级总代理,王恩玉用自己独到的商业眼光捕捉到了蕴藏于其中的品牌的力量。

    “爱也好恨也罢,我现在很感谢市场,感谢她对我的磨难,也感谢她对我的促进。”王恩玉说道。

    文/图 本报记者 解玉洁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创业梦永无止境
用独到眼光捕捉品牌的力量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