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看景不如听景。”我以为这大概是就某些一般的景点来说的。至于非同一般的景点,就不是这样了。比如说吧,我曾两次游览过蓬莱阁。蓬莱阁给我的感觉则是:百闻不如一见,一见胜过百闻。
□于冠深
“人间仙境”是蓬莱阁最大的特点了。置身于蓬莱阁下,人不能不惊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绝。然则,我欲加以描摹,就感到无地自容的笨拙了。
刘禹锡先生之《陋室铭》中有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我看来,这似乎就是为蓬莱阁写的。那是我第二次到蓬莱阁的时候,一面信步游览,一面心里掂对,及至回到住处,一篇仿《陋室铭》的《蓬莱阁铭》———前四句一字不改———基本打出了腹稿———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真胜地,仙聚龙腾。沧海万顷碧,丹崖千丈红。谈笑游人乐,流连五洲朋。可以望蜃楼,观日升。涤尘俗之虑耳,忘浮世之纷争。人间鲜其俦,或能比天庭。领袖云:英雄折腰。
久已乎在我的家乡禹城,有一个与蓬莱有关的传说。我感到遗憾的是,我两次到蓬莱阁,不曾听任何人提及。兹特转述如下。
话说大禹当年治水,来到我的家乡,站在距我们村子只有五六华里古称“具丘山”———后来改称“禹王台”———的一个积土成山的高地之上,望着四处泛滥浩渺无际的洪水,念及流离失所的百姓,跟东海龙王交涉,让他将水位后退一千华里。开始龙王不应,大有寸土必争之势。大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龙王小有让步:将水位后退一箭之地。大禹表示同意,于是挽弓在手,把箭轻轻射出。那箭不偏不倚恰好落在一株浮在水面的特大碱蓬棵上。就在这个时候,老天爷刮起风来。载着大禹所射之箭的大碱蓬棵,漂呀漂呀,一直漂出近千里之遥,方才停下。龙王没想到是这样一种结果,虽然懊恼,却也无奈,只好如约将水位退到碱蓬棵停下的地方。碱蓬棵停下的地方,就是现在蓬莱所在的地方了。
这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美丽传说:既因大禹的智慧而美丽,也因龙王的诚信而美丽,更因包括蓬莱民众在内的千百万黎民百姓摆脱“人或为鱼鳖”的滔滔水患而美丽。关于“蓬莱”的命名,说法不止一种。根据上述传说,“蓬莱”与“恶衣服,菲饮食,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的大禹联系起来了。这样的联系,无疑是蓬莱阁文化之幸。有诗为证———
有“蓬”远方来,一箭蓬上载。漂漂越千里,万众笑开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