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勘探线路四次翻越夹金山
  • 2011年05月12日 作者:
  • 【PDF版】

    讲述人:泰安市建筑工程管理局副局长蒲英标

    一提起援川的记忆,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打开放在我手边的一个日记本。这上面记录了我援建33天的所有行程,在援建灾区的过程中,我是泰安市最先奔赴灾区的先遣队员之一。

    5月25日,我们便出发了,首要任务便是探测出一条从绵阳到墩上乡最近的道路。在探寻道路的时候,我又走了一遍红军当年走过的长征路。从绵阳到达墩上乡有南北两条路线,在勘探北线时,我来回四次翻越了夹金山。夹金山海拔5000多米,山顶常年积雪。由于不熟悉路况,我们在雪山上困了四个小时。

    提及援川的经历,当时并不害怕,但是现在想起来还是很后怕。在通往墩上乡的路上,沿途几乎全是山地,道路修在半山腰的地方,坡度达到80多度,并且脚下是300多米深的沟壑。当时余震不断,车辆正行驶着便看见不远处的山上,有大石头卷着粉尘滚了下来,我们便赶忙停下来躲避。而在通往墩上乡的路上,虽然被清理过很多次,路边还是隔不远就有被砸扁的车辆。

    在我的日记本里,夹着一份通讯录,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墩上乡相关人员的联系方式。三年来,虽然这些人已经退休或者调往其他地区工作,我并没有间断跟他们的联系。

    在地震三周年之际,我对北川人民想说的话,更多的还是祝福,再祝福。能这么快地恢复到现在这个样子,很不容易,幸福来之不易,希望灾区人民好好生活,也衷心祝愿北川人民幸福安康。

    本报记者 曹剑 整理

    距离那个让时间瞬间停滞的日子已经整整三年了。三年前,泰安各行各业的人员赶赴汶川,与震区的人们一起经历过余震、洪水、艰辛、震撼……三年前的印记,至今仍历历在目,三年后的感动,至今也能深切感受。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勘探线路四次翻越夹金山
12岁男孩抱着我度过余震
趟水救出板房居民
保卫群众安全是首位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