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云菲 通讯员 于建利
近期,市就业办开展全市企业用工情况调查,全市45家具有代表性企业接受调查,这45家企业八成为中小企业,其中,近七成企业表示存在招工难的情况,尤其缺少技术人才;五成企业表示用工短缺已经严重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
企业>>
缺技工新机器闲两月
东昌府区梁水镇一家化工企业的招聘经理急着招维修工、电工、仪表工、财务和销售等百余名人员,财务人员不到半月就招齐了,技术岗位一直招不齐,“从春节就开始招人,现在只有30人报名,几台新上的机器闲置了两个月。”
卫育北路一材料加工企业最缺的也是技术工人,这家企业人事部几个月来到市区三家技工学校招人,到现在没一家回信的,无奈下他只能通过熟人介绍。“企业里员工普遍年龄大,想补充年轻人到车间工作,以前都是和技校联系,但是这个时候学生全去了外地,只能招年纪大的,到企业后再培训。”
该企业人事部负责人说,为能找到技术工人,他们提高待遇,以前工资每月1000元左右,现在提高到2000元,保险全都交齐,学历要求还一降再降。“现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企业降低学历却招不到人。”
技校>>
一个班八成外地工作
聊城高级技工学校机械设备维修专业的小李在青岛找到了合适的工作。他说,学校和外地一些企业联系,毕业后就直接去这些企业工作,“不少同学想在本地工作,可是本地大型企业少,进里面很难,外地企业待遇不错有保障。”
聊城新蓝海技工学校数控班的范老师说,班上50个学生,毕业后八成到外地工作,“有学生去深圳,一个月能拿4000多,还提供吃住。技工学校出来的学生不怕吃苦,都想要高待遇,尤其在乎保险福利、企业整体环境和发展空间。”
山东工程技师学院学习检测专业的小常和小张想在聊城找份技术工作,打了几家招工企业的电话,但遭到拒绝,只因为俩人是女生,“班里40个人就仨男生,他们已经找到满意的工作,大多企业招车间工人时都不考虑女生。只能去外地,在省内找个离家近的城市工作。”
求职者>>
工资高也不去车间
茌平县的小徐在自家附近的企业上班两个多月了,每天就是盯着电脑看着机器,一天工作8小时,三班倒,两个多月下来,感觉工作时间不自由,认为车间工作又脏又累,辞职后又找了份后勤工作,“比以前在车间每月少拿400元,但还是比较喜欢干这个,车间工资再多也不去。”
与小徐相比,今年30岁的李长征显得更务实,初中毕业后,他干过电焊、车床工等工作,最后都因为技术原因被辞退,李长征认识到这点,下决心到技校回炉学习,现在他在劳动培训中心上课。
部门>>
待遇好才能留住人
市就业办用工情况调查显示,与2010年12月末相比,今年3月末,45家企业从业人员增加2500多人,其中,管理人员增加180人,非管理人员增加2300多人,非管理人员占九成还多。“经济形势转好,企业用工需求增多,是缺少技能人才的主要原因,此外劳动力市场供求双方在性别、年龄、素质等方面存在错位。”
市就业办工作人员说,企业应在经济效益和盈利水平提高的情况下,逐步提高职工福利待遇,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可以根据企业工作年限给予相应工龄补贴,改善员工文化生活。
提高员工技能水平,抓好员工内部培训也是解困之道,企业要科学制订用工和培训计划,通过生产带培训、老手带新手的方法,边上岗、边培训、边干边学,自主培养一批熟悉企业生产运作的熟练工。一些技能培训机构也要根据企业情况调整专业设置,开展对口培训和“订单培训”。
“企业要是有‘善待员工就是善待自己’的观念,用好的待遇和感情才能留住人,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