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谢师宴”还是免了吧
  • 2011年06月14日 作者:
  • 【PDF版】

    □段玉文

    邻居是一个企业的职工,工资不到2000元;妻子在一家物业做清洁工,每月800元。他们的收入主要用在供儿子上学上,攒不下钱买房,租住在对门的一居室里。现在儿子高考结束了,夫妻俩为一件事犯了愁。儿子学习成绩好,考上大学不成问题。可是学费还没有着落,“谢师宴”的事又找上门来。每从饭店门口路过,心里就不是滋味儿。不摆“谢师宴”,他们怕儿子觉得低人一头,怕自己落上小气、不懂事的名声。可是,真要“谢师”,几千元的“谢师宴”对他们而言实在是一个不小的经济负担。  

    现在很多饭店都已打出“谢师宴”的招牌,“谢师”之风愈刮愈烈。从准大学生蔓延到中小学生,刚刚考入中学的小学生也缠着家长“谢师”。升学就想显耀一下,表示一番,以“谢师”的名义让亲友宾朋、领导和同事同学陪宴。每宴几桌到十几桌甚至几十桌,花费数千乃至数万元。条件好的家庭不在意这笔支出,而对像我邻居这样为数不少的家庭而言,这笔开销却是很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包袱。

    老师为学生呕心沥血几载,知恩图报是应该肯定的。但是,这种报答不一定非表现在“嘴”上。推杯换盏疲于应酬的“谢师宴”,酒肉穿肠之后,还能留下什么?很可能,一场“谢师宴”过后,不少学生觉得“师恩已报”,从此和老师成了陌路。其实,老师教学,绝不是为了一次“谢师宴”,而是期望桃李满天下,为国成栋梁。升学只是成长过程中迈向一个新台阶,离“报答”的路还很长。所以,学生更应该考虑的是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而不是忙着摆宴谢师。“谢师宴”的做法并不可取,不应该盲目跟风。真觉得师恩难忘,就怀着一颗清纯的感恩之心,走好今后的成长之路。“谢师宴”之类的俗套还是免了吧。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驾车切莫“一心二用”
美好环境需你我共创
说咱济宁百姓的事拉咱济宁百姓的理
别让物业费成为一个“死结”
“谢师宴”还是免了吧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