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要放走灵感的小船
  • 2011年07月04日 作者:
  • 【PDF版】

    单应桂国画《沂水欢歌》

    单应桂

    山东省女画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单应桂6月26日赴北京参加齐鲁文化走进北大系列活动,并在北大百年讲堂举办了精彩的讲座。本版摘选讲座的部分内容,与读者交流———

    生活和艺术不是个时髦的题目了。有人认为是老生常谈,但是作为艺术家,生活这个根,我觉得是永远不能丢的,如果艺术离开了生活,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从艺60多年来,“艺术源于生活,艺术为人民”这样一个理念已经变成了我思维的方式了。这得益于我在中央美术学院的几位老师,比如蒋兆和老师。记得我们十几个学生约着一起去拜访蒋兆和先生,当他把那一人多高的《流民图》在他的小小的屋子里展开后,我一下子蒙了,完全忘记了是在先生家还是在什么地方。《流民图》反映了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中国人民的苦难,我也想到了自己的苦难———日本侵略中国,我从5岁起,就跟着大人逃难,逃到鲁西南,有时候鬼子来扫荡,我抓着大人的衣襟一起跑,子弹在周围不停砰砰乱响。因为我有这段沉痛的记忆,所以看了蒋兆和先生的画一下子产生了共鸣,这就是艺术的震撼力。震撼力来自什么?来自生活,来自蒋先生的心灵呐喊。他把这种呐喊全部投入笔端,塑造了《流民图》。这幅画由中国美术馆收藏了,已经是国宝。他的作品之所以不朽就是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民的生活。

    除了坚守“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这样的理念,创作者还要有一双画家的眼睛。这里的眼睛指的是观察生活的一个角度,它是一个形象思维的问题,作为一个画家,用游玩般走马观花的方式来观察生活是不可行的,同时画家也不能用作家或者戏剧家观察生活时所采用的文学采访方式去体验生活。

    我在这方面是走过弯路的,记得有一次我到胶东半岛深入生活,想画一张抗日战争的历史画———地雷战。下去之前我翻阅了这个县的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许多历史资料,访问了老民兵英雄于化虎、赵守福。听他们讲当年打鬼子的故事,老英雄带着我们跑遍了村周围的山头,访问笔记记了大半本,画了许多头像和速写,脑子里装了不少的故事情节,自己也深深被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所感动,但当我拿起笔画构图时,又觉得这一切都用不上了。问题出在哪里呢,我诚心诚意到生活中去,为什么画不出来呢,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我做的那些工作都错了吗?也不完全是,后来我才领悟到错在没用画家的眼睛去寻找绘画的语言。一天我在村小学前的广场上散步,老英雄赵守福正在给小学生们讲当年如何埋地雷炸鬼子的故事,他那布满皱纹的脸和浓密的胡须,以及激动发亮的眼睛,十分入画,孩子们稚气的脸上显露出惊奇的神情,老少两代人的形象鲜明的对比,有着强烈的、精彩的艺术效果,这情景一下子就打动了我,当晚我就画出了《如果敌人从那边来》的草图。第二天拿给老乡看,都说有意思,当这幅完成的作品在全国美展展出时,反响很强烈。各种报刊几乎都刊登了此画。讲了这么多,一个主要的意思是,一个画家不能用文学家的眼睛去看待生活,就算是笔记记得再多,没用形象思维不行,光讲故事过程不行,也不能用戏剧家的眼睛去进行美术创作,美术创作它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形象,不用长篇大论,而应通过那一瞬间的定格,把情节表达出来。

    前面的失败后来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问题:引起画家冲动的东西,也就是灵感的导火索,常常不是一大篇道理,而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或者是田里飘动着的姑娘的红头巾,这些丰富的、感人的生活形象打动了作者,唤醒画家往日种种生活的积累,这种积累就是画家全部的思想修养,艺术修养和丰富的生活经验。

    记得画家石鲁先生说过:“灵感像一条顺水漂来的小船,当它来到你身边时,你就要赶快跳上去,否则它又漂走了。”在生活中许多人不注意运用形象思维去观察事物就往往抓不住它,为此放掉了许多灵感的小船。

    在我的创作中,很多作品都是沂蒙山题材。这个红色革命老区应该说是我的一个创作基地,过去,我有很多经历但是一直没有画,当到了沂蒙山听到老百姓讲他们的经历,一下子火花碰撞起来了。《逃亡》《做军鞋》《参军图》就是在这个情况下创作的。当画家在某一情况下点燃了创作激情的火花时,便会立即唤起生活积累,你所需要的东西也跃然纸上。

    艺术离不开生活,艺术离不开人民。作为一个艺术家永远要和人民在一起。

    (宋文君记录整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鉴赏短讯
玉与人
不要放走灵感的小船
专家只需能说敢炒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