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菲菲
靠拾荒维持生计的刘盛兰老人,17年来资助的贫困学生数不胜数,自己却没有一分钱存款,如何养老成了难题(本报在近日曾连续报道)。老人的善举让人感动,可是资助贫困生的责任本不该由一个拾荒老人承担,如果社会的救助和养老体系相对完善,这个1分钱存款都没有的老人的养老问题,本不该成为问题。
孩子的上学、老人的养老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公众关注的大事,国家也在致力于改善这一民生问题。可社会上,关于贫困生上不起学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交不起养老保险又没子女养老的老人也并不鲜见。这从另一个层面也折射出,我们的教育体系和养老体系,还有太多需要完善的空间。
看看现在的教育现状,幼儿园的学费一直在节节攀升,从每月几百元到了上千元,虽然贵,但因优质资源匮乏,家长们仍旧争抢着排队送钱。到了免费义务教育阶段,家长终于能松一口气,可高昂的“借读费”却将贫寒的外来务工者子女挡在了门外。而动辄过万的高等教育学费,也不会因为求学者家里穷就主动降低。于是出现了需要救助的寒门学子。
可笔者很奇怪,在老人捐出自己养老钱的时候,学子们考取的学校在干什么?当地的政府部门又在干什么?这样的重担本不该压在一个拾荒老人肩膀上,即使他乐在其中。
笔者不由地想起去年,人社部的高官在接受采访时宣称目前中国福利过度而引起舆论一片哗然的事情。福利过度,让人无语的词。笔者认为,要让孩子们都有学可上,老人们都老有所依,除了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相关的法律法规外,政府部门肩负的责任很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