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行路问道
安顿心灵,找回快乐
  • 2011年08月02日 作者:
  • 【PDF版】

    □李路

    【话题缘起】 《论语·里仁》讲:“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见到有道德的人就要向他看齐,这是儒家积极提倡的做人原则。那么在现代社会,您会用这句话来督促自己吗?请登录微博齐鲁发言。

    一个人快乐不快乐,是自己的事,许多现代人的心灵走出了躯壳,已经不属于自己,快乐的决定权也交给了别人。

    听一位企业家朋友说起一件事:有时候他到学校去接送孩子,在学校门口,他发现,开着名车来接孩子的家长都是一脸严肃,甚至一脸愁容,也很少跟孩子和别人说话;而骑自行车来接孩子的家长大多跟孩子说说笑笑,甚至一路高歌。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说说笑笑和一路高歌的人越来越少了。也就是说,快乐这个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正在成为现代人的奢侈品。

    我们吃得越来越好,口中滋味却越来越淡;我们穿得越来越时髦,心里却越来越不自信;我们住得越来越宽敞,胸怀却越来越狭小。总之,不怎么快乐。问题出在哪里?

    其实很简单,出在心灵上。

    孔子最欣赏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连孔子都非常钦佩他的品格,孔安国总结颜回的品格是“安贫乐道”。“安贫乐道”四个字,包含着中国人立身处世的大学问。

    有人说,安贫乐道大概是圣人的境界。其实,安贫乐道,重点不在于安于贫困,而在于安顿心灵。相比颜回和绝大多数往圣,我们今天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可谓富矣,富而不乐,大概源于无“道”。

    这个道是什么道?是天道,也是人道。也就是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孔子说: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看来,是否有仁是一个人快乐与否的关键。这个问题对于一个人来讲,同食物与水一样,是必需品,这正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基本特征。

    历史上的中国人把儒学称为身心性命之学或安身立命之学,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解决人生信仰、生命价值与存在意义之学。儒学中所说的“上达天德,天人合一,内圣外王、天道性理以及立人极、三不朽、返心复性致良知”等等,都是通过儒学体现的信仰与价值来安顿生命、安顿心灵。

    一个人怎样才能快乐?笔者曾经请教过几位国学名家,他们的共识是用孟子的“求放心”。儒家讲“知命”,不是让你消极等待、无所作为,它包含两句话,一个是尽人事,一个是知天命,这是很深刻的。我们要知道人在宇宙中的渺小,一个人的能量是非常有限的,明白了这个,就不能一味张扬个人的欲望。尽人事就是尽我的努力去做事,至于结果,就无所求了,尽人事我们就无悔了。 

    另外,差异化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也成了现代人产生压力与烦恼的根源之一。差异化是宇宙的基本特征,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如果我们没有智慧看到这一点,陷入比较与心理失衡的怪圈,那我们将永远找不到快乐。

    一个人快乐不快乐,是自己的事,许多现代人的心灵走出了躯壳,已经不属于自己,快乐的决定权也交给了别人。现在是把心灵安顿下来,把快乐寻找回来的时候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人,靠谱
安顿心灵,找回快乐
中国文化穿着什么走出去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